殊途同归

最近一直很困惑,西方心理学鼓励自我个体的成就,自我完善,自我肯定,自我接受,总之,先有自我才有能力照拂外界。佛家倡导心怀别人,理解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利他为先。有一个对此的解释是,对别人好要发自内心,可以做到不求回报,再去对别人好,否则,容易产生怨念,伤人伤己。我理解的佛教的教义是让不论自我心里感受如何,做事都要选择对人好,以不造业为先,慢慢的会有效果显化。我对此以为,后者的做法也要看对象,有的人对他越好越伤自己。不过,本人没有全然付出的体验,所以说此话也是不够客观。

也许,这俩种做法就好像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也是我昨天说的话题,极度的自律和极度的自由,都可以突破个体限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的流氓还是虚假的善者更对呢?对于当事人来说,也许真实才能活出自己。人,本身就具备的一些特质在社会中被限制压抑否定,形成集体虚假,可怕的被视为善意的虚假才是生活真正的罪魁之首。这是道德压力造成的局面,而道德标准,也是随着社会进步转变的。当动物性在进化过程中尚未超越精神性时,压抑应该不是理想的办法。压抑必然导致爆发,事事如此。在这种现状下,做任何需要人这个物种配合的事情,都需要擦亮眼睛,并保持心态中正。此时对他人的理解就是对自己的救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周大约有三天的时间住在山上。会有两个晚上和温良一起吃晚餐。我用紫砂锅熬莲子或银杏粥,温良下班的途中捎来一些我爱吃...
    流浪的安安阅读 136评论 0 4
  • 你为什么写作。 答:我几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心里一直认为是热爱。 你想写什么样的文字。 答:我想是随心所欲,...
    Amarantine三更雪阅读 481评论 0 2
  • 在吃早饭时定了这个主题,其实有原因的。回顾这28个年头,就只有最近一两年开始拼命。读书时,给自己努力的理由是不想那...
    小龙抬头阅读 347评论 0 2
  • 当人们觉得你不行,或者认为你做的事情不对的时候,你应该知道,你已经走上一条正确的路。如果人们一直抱有这种态度,这就...
    sky10阅读 137评论 0 0
  • 从《书海泛舟记》到《父子大学》,读完,思绪万千。 父子大学,顾名思义,老子和儿子两个人的一起上的大学。书中从范老小...
    空塚阅读 59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