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88
卷二·官针第七
1/6
原文: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病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夫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原文译文对照:
~~~~~~~~~~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
论及针刺治病的要点,以须根据病情不同来选用各所适配的针具,最为关键。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
九种针具各有各的适配病形,各有各的刺疗用途,它们各自不同的长短度和粗细度,适配于各自不同的病位及病形。
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如果对针具的选用不适配于实际病情之所需,病症就不能被去除。
病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
假如病位在浅处,用针却刺及到深处,就会损伤内部的好肉,以致皮下好肉感染发炎,引起皮下脓肿。
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
假如病位在深处,用针却只刺及浅处,病气就不能被泄出,而被刺的浅表支络处,还会发炎感染,长出大脓包。
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
如果病形较小、病情较轻,却采用粗径的大针刺疗,会由于放泄太过而反伤正气,病情就必定加重;
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
如果病形较大、病情较重,却采用细径的小针刺疗,邪气就不能被充分泄泻,也会导致治疗失败。
夫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
总之,应当根据具体病情,对不同针具各有正确任用。若小病采用大针,就会放泄太过、耗伤正气;若大病采用小针,就不能除尽病邪。
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上面已经讲了误用针具的危害,下面请允许我再谈一谈正确的选针、用针方法。
~~~~~~~~~~
老黄历择吉,2024.4.1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87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89
推荐:猴子森林88:谁在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