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修辞格之一,又称“引语”“引话”“援”。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引用别人的现成话语或民间熟语。从意义角度的分类:从原典义(即所引用成语、故事的意义)与引用义(即用者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虑到语言的引用来分类,有正用、反用、化用、夸用、借用、别用等。引文的观点、方向与作者所持的观点、方向基本一致。作者既可明引,也可暗引,既可直接用,也可间接引用。
反用,原典义与引用义相反,即“反其意而用之”。所谓“反用”,是与“正用”相对而言。其特点有二:一是引文与原文意义相反,即古人所谓“反其意而用之”;二是引文对原典文字稍有变易。反用的出现为引用拓宽了表情达意的渠道。反用时一般将表肯定意义的词变易为表否定意义的词,使所表述的意义与原典之义相反。
(三)现代时期的反用:翻旧为新、化常为奇;化贬为褒、化褒为贬。现代引用中的反用以思想新颖、见解独特见长。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翻旧为新、化常为奇的手段。杰出的反用佳例,往往见于学术大家、著名学者的笔下。
1.翻旧为新,(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是对成语“穷寇勿追”的反用。此成语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孙子告诫人们:不要去穷追无路可逃的敌人,以免敌人狗急跳墙,使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毛泽东号召军队一定要紧追穷寇,不达胜利目的决不罢休。】(2)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八十书怀》)【叶剑英反用了唐诗李商隐《登乐游原》的原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该诗不仅扫除了原诗中的消沉暮气,还为人们展示了一种青山葱郁、夕照明丽的景象。历史上朱自清曾对李商隐此诗尝试过反用,写过“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名句。两相对比,各有所长,但在焕发乐观精神、显示出高尚的晚节方面,叶诗犹有过之。】(3)所以被压制时,信奉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势,足以凌人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截然不同,变为“各人不扫门前雪,却管他家瓦上霜”了。(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明哲保身”是一种信条,但实际上常常行不通。鲁迅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讽刺那些一阔脸就变的人,不但“不扫门前雪”却专“管他家瓦上霜”。】(4)从前有人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说不对,应该是:文章非天成,努力才写好。天成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妙手,也无从偶得。(吴晗《长短录·谈写文章》)【吴晗从自己多年切身体会出发,不认同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认为应该反其义说来才正确,即“努力才写好”。】(5)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歌剧《江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第三、四句,原意是描写爱情的坚贞及相思的至死不渝的;歌剧《江姐》一反其意,表达了为了能使“他人御风寒”一使千百万人民过上幸福日子,自己奋斗至死不可摧的坚定信念。】
2.化贬为褒、化褒为贬。现代引用中的反用为了引起信息接受者的注意,还经常使用化贬为褒、化褒为贬的手法。前者在广告中时有出现,后者往往用于文章标题等。(1)化贬为褒。(6)无中生有(专治不孕症的一种药)【“无中生有”原来为贬义成语,此处一是赞扬用药后导致怀孕,“无”中能产生“有”】(7)一毛不拔(梁新记牙刷)【原来为贬义成语,此处是赞赏牙刷质量高,一根毛也不会脱落。】(8)软硬兼施,你必大成(大成计算机技术公司)【原为贬义,有不择手段之意;现转指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如若兼有两者,事业必定“大成”,又与企业名称相呼应,显得匠心独运。】(2)化褒为贬。(9)罕见名袜,举世无双。”(漫画《卖袜子》)【漫画中售货员兜售袜子时的吆喝。成语“举世无双”原意是指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为褒义。现被吹嘘为每一只林子都与众不同,各自有其独特之处,这就反而暴露了:每双林子均无法配成对,乃是不能穿的摆设。褒义即变为贬义。】(10)人生识字胡涂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这是鲁迅一篇杂文的标题。此文一开始,鲁迅就写道:“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人生识字忧患始”,本是苏轼《石苍舒醉墨堂》一诗中的诗句,鲁迅化褒为贬,从另一角度去解剖人生,翻出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