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修辞格之一,又称“引语”“引话”“援”。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引用别人的现成话语或民间熟语。从意义角度的分类:从原典义(即所引用成语、故事的意义)与引用义(即用者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虑到语言的引用来分类,有正用、反用、化用、夸用、借用、别用等。引文的观点、方向与作者所持的观点、方向基本一致。作者既可明引,也可暗引,既可直接用,也可间接引用。
反用,原典义与引用义相反,即“反其意而用之”。所谓“反用”,是与“正用”相对而言。其特点有二:一是引文与原文意义相反,即古人所谓“反其意而用之”;二是引文对原典文字稍有变易。反用的出现为引用拓宽了表情达意的渠道。反用时一般将表肯定意义的词变易为表否定意义的词,使所表述的意义与原典之义相反。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反用”。这一时期,反用的方式运用较少,多见于庾信的《哀江南赋》。(1)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庾信《哀江南赋序》)【“物极不反”为反引古成语“物极必反”。引文将原成语中的肯定词“必”改为否定词“不”,形成意义上的相反。】(2)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同上)【反引古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的故事,表示自己起初亦耻食周粟,现违反初衷,在北周为官,有悔恨之意。引文将“耻食”改为“遂餐”,表示反引。】(3)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同上)【“载书横阶”在文中与“荆璧睨柱”等典故连用,通过描绘使者带着国书横陈于阶前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反引蔺相如完璧归赵、毛遂随平原君赴楚结盟抗秦完成使命的故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运用“见欺”、“不定”词语表示自己未完成使命。】(4)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庾信《小园赋》)【用《左传·昭公三年》齐国大夫晏婴家近闹市,齐景公欲为他换一居处的故事,但却反用其意。】
(二)唐宋元时期的“反用”。唐宋时期,特别是宋代,文坛上提倡翻案法,因而反用方式大量涌现。唐宋诗词中均有出现,元曲中反用也较多。(1)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杜甫《五盘》)【杜甫此诗反用《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故水至清则无鱼。”】(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反用此典,意渭“山中”比“朝中”好,可以远离官场以洁身自好。】(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此诗反用《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以赞美梅花不仅具有雪一样高洁的品格,还具有雪所没有的香的品格。】(4)城郭山林路半分,君家尘土我家云。莫吹尘土来污我,我自有云持赠君。(王安石《戏城中故人》)【此诗反用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之语意,以增添戏谑之趣,因为“云”自然是无法赠送的。】(5)左手作圆右手方,世人机敏便可尔。一风分送南北舟,斟酌鬼神宜有此。(黄庭坚《宫亭湖》)【黄氏此诗前两句反用《韩非子·功名篇》:“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之语意;后两句反用苏轼《泗州僧伽寺塔》诗:“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6)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陆游《黄州》)【此诗反用《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语:“生子当如孙仲谋。”陆游一生,志在报国。他对孙仲谋式的英雄自然钦佩。这里所以反用,乃是他当时触景生情产生无限感慨,隐含着对南宋朝廷偏安江左,不思进取的愤懑。】(7)茂林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林逋《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此诗反用《史记·司马相如传》汉武帝派使臣去司马相如府中取遗稿封禅书的典故,以表示自己不会像司马相如那样希求荣宠。】(8)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此词写杨花“无情有思”,反用了韩愈《晓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9)萧然今夕,无鱼无酒无客。(刘辰翁《醉江月·中秋待月》)【刘辰翁此词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之语意,表现了中秋待月时的孤寂心情。】(10)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值钱也,者也之乎?(元·马致远《半夜雷轰荐福碑》第一折[六幺序幺篇])【汉武帝时陈皇后罢退后居住长门宫。相传陈皇后曾用黄金买得司马相如《长门赋》使武帝感悟,皇后复得荣幸。见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后人以《长门赋》用为文人有高才的典故。此剧中反用这一典故,言有才却无人赏识。】(11)寻梅懒去,独钓无聊。(元·薛昂夫[双调·蟾官曲]《雪》)【反用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表现了雪天时的寂寞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