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一百三十四:正用(一)

引用,修辞格之一,又称“引语”“引话”“援”。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引用别人的现成话语或民间熟语。从意义角度的分类:从原典义(即所引用成语、故事的意义)与引用义(即用者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虑到语言的引用来分类,有正用、反用、化用、夸用、借用、别用等。引文的观点、方向与作者所持的观点、方向基本一致。作者既可明引,也可暗引,既可直接用,也可间接引用。所谓“正用”即对原典的语与意并取,引用者所表达的语意与原典的本意是一种相符的关系。

1李:不过战争的胜败,不决定于人数的多寡,而决定于士气,人心。……赵:对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战国时候,楚国以三户之众,可以灭亡秦国那样的大国,而现在……(瞿白音《南下列车》)【暗引《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话,正面说明只要还有一个中国人,就不能丧失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因为典故的内容与当时中国的现状具有某种一致性,因而不仅强化了表达主旨,而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

2在更新观念的过程中,南北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鲁迅先生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愚也,机灵之弊狡也。”他又说:“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者、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是机灵而又厚重。”因此对于陕西来说应该多出去、多拿来、多介绍、多学习,取长补短,认真学习和借鉴南方在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发展商品经济方面的经验和作法。(《北人须南相》)【首先直接明引鲁迅先生的话说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重要,引文生动而又充满哲理,中间又间接明引相书中说辞作补充,具体而完善,这对于确立观点、展开论述,有很大的帮助,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

3虽然文学作品跟科技论文迥然不同,但二者的语言都必须准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这就是说,文学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哪怕是一草一木的细节,也应当是忠实的。惟其真实,才有科学性,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邱崇庚《文学作品也得讲点科学》)【这里正面明引王国维的话,用其意作为文章立论的出发点,展开论述,显得很有说服力。不过应当注意,引用往往是取其一点或一个侧面,在为我所用的基础上,进行缜密的阐发,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的。这里“这就是说”以下的内容就是因为和引文的观点保持了某种一致性,才具有说服力的。否则会适得其反。】

4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陶铸《崇高的理想》)【作者直接暗引《孟子·滕文公下》的一段话,歌颂了为了伟大理想而能牺牲一切并保持高尚节操的精神。正面用了原文的意思来阐明自己的见解,语言节奏感很强,简明、深刻而有力。】

5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举周文王、孔丘、屈原等人的著作成因,论证只有那些主张不能被采纳、才能不能充分发挥、身残而不能为所用,但又关心未来的人才潜心著书立说的现象,作为自己退而发愤著书的境遇寻找思想和理论根据。显示出作者在受辱致残忧愤无可发泄的情况下,引圣贤以自比,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与解脱,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的心境。】

6《三国志·孙权传》中,附有赤壁之战前曹操给孙权下的战书。此信言简意深,堪称佳作。全文如下:“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关系到百万余人的生命,题目可谓大矣!然而曹操小做之。文章极短,只相当今天的一封电报,却写得冠冕堂皇,声势逼人。……短短三十个字,至少说了八层意思,叫人不得不佩服他文笔高超。如果有谁还嫌长,那不妨改改看。(王梓坤《大题何妨小做》)【引曹操致孙权的战书,以说明文章是可以大题小做,大题精做的道理。关键在于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且在文风上去浮华,重朴实。本文所引的既是立论的根据,又是精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范例。】

7陆游以毕生精力写出大量诗篇,至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他的爱国诗非常有名。陆游说:“老去转无饱计,醉来皆豁忧端。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响亮的诗句可以和屈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相媲美,再联系到诗人“身杂老农间”,和农民、绩女、牧竖、樵童朝夕相处,为穷人看病施药等等,怎么能否定陆游的晚节呢?我看,不能。(陆欣《也谈陆游的晚节》)【作者是有感而发,极力为陆游的晚节进行辩驳的。引陆游自己的诗来说明陆游的思想境界,并引屈原的诗句来与之对比,说明其思想境界的高尚,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由于所引均属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使人从论文中也得到美的享受。】

8按西方成语,“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银边”。丙午丁未年同遭大劫的人间,如果由此而锻炼了个人的坚韧,彼此间加深了一点了解,孳生了一点同情和友情,就该算那一片乌云的银边或竟是金边吧?——因为乌云越是厚密,银色会变为金色。

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的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杨绛《丙午丁未记事》)【作者根据自己难以忍受、哭笑不得的亲身经历,描摹了狂风骤雨、人妖颠倒、是非不分、人人自危的时代风雨图之后,引用了这句成语,透露出作者对光明和温暖的追求。并且告诉了读者,即使在乌云蔽天的日子里,生活的潜流中仍充满了美和温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