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修辞格之一,又称“引语”“引话”“援”。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引用别人的现成话语或民间熟语。从形式角度的分类:明引、暗引。暗引:即无形式标志的引用。何谓“暗引”?《修辞学发凡》指出:“并不说明,单将成语故事编入自己文中的,是暗用法。”暗引与明引的不同处在于:明引“明示哪一部分是引用语”,而暗引“就用引语代本文”。间接暗引是不注明出处或作者,只引用原文大意,引文已和作者的话语融为一体的引用。
(17)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这里所叙恶人周处改恶从善的经过,表明人有过错,只要下决心改正,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文中陆云(清河)劝周处下决心改过的话引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来激励周处。儒家学者常引用孔丘的话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增强立论的权威性。】
(18)这堆钥匙也只有在那个年代才从各门各户,各箱各柜跑到一起,也只有在那个年代才从王谢堂前,象垃圾一样跌落到寻常人家。(李国文《钥匙》)【引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原句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减字以化用,表明这堆钥匙的境遇变化之大。】
(19)所以我安坐家中,一心不以鸿鹄将至,也不以捕房人物将至,究其原因,就是我把现代政治看得透透的……(台湾·李敖《过早的答案》)【“一心以为鸿鹄将至”句,增字以反用,直接引用《孟子·告子上》中的典故,明确标注古典出处,属于明引。将“专注”的古典理想与“现代政治”的虚伪性并置,形成对现实政治的尖锐反讽,强化批判立场。“捕房人物将至”化用鲁迅《阿Q正传》中“捕房人物”的意象,未注明出处但保留原典批判性,属于暗引。鲁迅笔下“捕房人物”的压迫性形象,暗示现代权力机构仍延续旧式暴力逻辑,增强文本的历史纵深感,深化历史对照。明引与暗引的交替使用,使白话论述兼具古典庄重与现代犀利,形成“以古讽今”的修辞节奏。将“鸿鹄将至”的儒家修身理想与“捕房将至”的现代政治威胁并列,揭示知识分子在权力面前的被动处境,制造反讽效果。】
(20)大家笑诗人的多情,便纷纷猜测起花名来:“依着我,这花形如百合花,说不定是野百合!”“不对,百合花不长斑点的!”“有一种花叫倒卷帘,看这花瓣儿倒卷着,说不定就是!”“哈哈,光卷帘不够吧?还有西风,人比黄花瘦呢!”(航鹰《幽谷花》)【引自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原句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借以写作家们在一起辨认野花时借题发挥逗趣的话,彼此心照,颇高雅,有谐趣。】
(21)当今的西昌之夜,虽仍被秦时的明月照着,但已无汉代的阳关三叠。羯鼓之声消溶了,羌笛也带有阳刚之气⋯⋯(陈犀《西昌月》)【引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七绝《出塞》和王之涣的绝句《凉州词》,原句分别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秦时的明月”与“当今的西昌”并置,将历史纵深(秦汉)与当下现实(现代西昌)压缩在同一空间,凸显边塞文化的古今断裂。“阳关三叠”象征古典送别文化;而“羯鼓消溶”“羌笛阳刚”则用“羯鼓”(西域乐器)与“羌笛”(边塞意象)的并置,暗示传统边塞符号在现代语境中的变异。“羌笛”原为《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的哀婉意象,此处“阳刚之气”赋予其新解,通过反用古典修辞,表现边塞文化从悲凉到刚健的审美转向。】
(22)天象告知:月有阴睛圆缺。但是西昌,月亮却总是圆的。圆圆的月亮,颇象历史的一个句点,撒着清辉。(同上)【引自宋代词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原句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以普遍自然规律(月相变化)反衬西昌月亮的“总是圆满”,形成矛盾修辞,暗示西昌作为航天城(如“嫦娥”发射地)承载的科技对自然规律的突破。将圆月比作“历史句点”,暗引周涛《明月》中“圆满如句号”的比喻,赋予月亮以时间终结的象征意义,呼应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航天使命”的现代性叙事。西昌的“圆月”消解了传统“阴晴圆缺”的缺憾美学,代之以航天科技对“永恒圆满”的追求,形成对古典月亮意象的颠覆性引用。】
(23)庄生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轻盈地飞来飞去。醒了以后,倒弄不清自身为何物。庄生是醒,蝴蝶是梦吗?抑或蝴蝶是醒,庄生弄不清自身为何物。庄生是醒,蝴蝶是梦吗?抑或蝴蝶是醒,庄生是梦?他是庄生,梦中化作一只蝴蝶吗?还是他干脆就是一只蝴蝶,只是由于作梦才把自己认作一个人,一个庄子呢?…就是这样的铁一样的令人窒息的梦也醒了。张思远在七0年突然释放了,就象前三年突然“升级”关进单人监狱一样莫名其妙。
(王蒙《蝴蝶》)【引自《庄子》。借“庄周梦蝶”的典故以描述主人公张思远几经劫难之后迷惘、幻灭的心境。有意引用,语有所本,且苦心经营,化而出之,从而使语言的表现力大为增强,感情色彩更为浓烈。】
(24)“十年,你不过才说了一部《聊斋》,可你胡爷失荆州,走麦城,火烧草料场,霸王别姬,外加火烧圆明园可全都唱过来啦!”胡爷把自己这十年来的遭遇和他肚子里的全部史学知识联在一起,带着几分悲伤几分感慨,一古脑说了出来。
(林希《爱恨仇》)【“失荆州”、“走麦城”详见《三国演义》;“火烧草料场”详见《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霸王别姬”详见《史记·项羽本纪》;“火烧圆明园”为八国联军所为。作品中人物胡爷引用这些典故,借以说他自己解放后十年来历尽坎坷,命途多舛。】
(25)到了绿肥红瘦的夏日,沙街下边的兰溪里又是一番清幽潇洒的景象。(徐剑《遥远的边街》)【引自李清照的词《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许多成语典故最初都是由引用(特别是暗引和意引)而来,一开始修辞意味甚浓,但久之为人们所习见,逐渐变为一个个独立的词语而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其修辞色彩也就慢慢减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