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勃之冤:晋国退兵的阴谋

春秋战国故事121,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晋文公去世后,许、蔡两国审时度势,重新与楚国结盟。晋襄公任命阳处父为大将,率领军队攻打许国,顺势侵犯蔡国。

楚成王任命斗勃和成大心带兵前去营救。行军到了泜水,望见晋军正在对岸,于是就在泜水岸边安营扎寨。晋军的营寨驻扎在泜水北面,两军只隔了一条河的宽度,彼此之间都能听到巡夜敲梆子的声音。晋军被楚军所阻挡,无法前进。就这样相持了约有两个月,眼看到了岁末,晋军的粮草快要用光了。


阳处父想要撤兵,但既担心给楚国可乘之机,又怕躲避楚国被人嘲笑,于是派人渡过泜水,进入楚国军营,传话给斗勃。使者说:“常言道:‘来者不怕,怕者不来。’将军如果想要和我们开战,我们愿意后退三十里地,让将军渡过泜水,摆好阵势,双方再决一死战。如果将军不肯过河,那就可以后退三十里地,让我渡河到南岸,定下开战的日期。像这样不进不退,劳民伤财,又有什么好处呢?我现在登上战车,驾驶战马,等候将军的命令,望尽快做决定!”

斗勃气愤地说:“晋军欺负我不敢渡河吗?”便准备渡河交战。

成大心赶紧制止他说:“晋国人不讲信用,他说后退三十里,可能是在诱骗我们。如果他趁我们渡河的时候攻击我们,我们就进退两难了。不如先后退三十里,让晋军渡河。这样,我们为主,晋军为客,不也可以吗?”

斗勃恍然大悟说:“你说得对呀!”于是传令军中,后退三十里安营扎寨,让晋军渡过泜水,派人去回复了阳处父。

阳处父篡改了楚军的话,对将士们宣告说:“楚国大将斗勃害怕晋军,不敢渡过泜水,已经逃走了。”军中一下就传遍了。

阳处父说:“楚军已经逃走了,我们还过河干什么?快到年底了,天寒地冻,我们也回国休息吧,等以后再跟他们开战。”于是班师回了晋国。

斗勃后退了三十里,等了两天,不见晋军有任何动静,便派人去侦察,发现对方早已撤兵,走得老远了,于是也下令班师回楚国。

楚成王的长子名叫商臣,早先,成王想要立他为太子,便跟斗勃商量。斗勃说:“君王的年纪还不大,又有众多的爱妃,要是立了之后又废黜太子,就会招致内乱。楚国立太子,常立年少的。况且商臣这个人,眼睛像胡蜂,声音如豺狼,是残忍之人,不能立他为太子。”成王没听他的话,仍然立商臣为太子,让潘崇做太傅教导他。商臣听说斗勃不想让自己当太子,心怀怨恨,等到斗勃受命救助蔡国,没打一仗就回国,就向成王诬陷他说:“斗勃收了阳处父的贿赂,所以才故意躲避,好让晋军撤退有借口。”成王听信了他的话,于是拒不接见斗勃,派人赐给他一把剑。斗勃受了冤屈不能申诉,用剑割喉而死。


本故事基于冯梦龙编,黄钧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周列国志》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东周列国志》编著过程中参考《左传》《国语》《史记》等二十多种典籍,是较严肃的历史通俗演义。欢迎历史文献爱好者、研究者踊跃留言,进行评析。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侵权必删。

晋国之殇:元帅先轸赴死

秦晋崤之战(下)

秦晋崤之战(中)

秦晋崤之战(上)

匹夫有责:牛贩子救国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