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故事118,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周襄王二十六年的春天,二月中旬,秦军灭了滑国,带着虏获的物品满载而归。元帅孟明视因为出师劳而无功,不能按原计划袭击郑国,便指望用滑国来弥补罪责。
到了四月上旬,军队抵达渑池,白乙丙对孟明视说:“从渑池这里往西去,正是崤山极为险峻的一条路。父亲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务必小心谨慎,请主帅也一定不要轻慢。”
孟明视说:“我行军千里,尚且不怕,何况过了崤山便是秦国境内。家乡近在咫尺,早晚便到,又有什么可顾虑的?”
西乞术说:“主帅虽然威武,但谨慎可保无虞。恐怕晋军在此设下埋伏,如果他们突然冲出,那该怎么抵挡?”
孟明视说:“将军如此害怕晋军,那就我在前面先走,如有伏兵,我来抵挡!”于是派遣猛将褒蛮子打着帅旗,前往开路。孟明视第二队,西乞术第三队,白乙丙第四队,互相间隔不到一二里的路程。
褒蛮子习惯使一柄八十斤重的方天画戟,抡动如飞,自称天下无敌。他驾车过了渑池,向西面的山路进发,刚走到东崤山,忽然听到山坳里鼓声大震。一队车马飞驰而出,车上站着一员大将,迎面拦住去路,问道:“你是秦国大将孟明视吗?我在此等候多时了。”

褒蛮子说:“来将可通报姓名。”
那员大将答道:“我正是晋国大将莱驹!”
褒蛮子说:“叫你们晋国的栾枝、魏犨来,还能斗上几个回合,戏耍一番。你这无名小卒,怎敢拦住我的去路?快快闪开,让我过去。如果迟了慢了,恐怕你捱不了我一戟!”
莱驹恼怒不已,手持长戈劈胸刺去,褒蛮子轻轻拨开,就势一戟刺来,莱驹急忙闪避,那戟来势又快又重,莱驹抵挡不住,就刺在了车衡上。褒蛮子把戟一绞,将衡木顿时折为两段。
莱驹看他神勇过人,不觉赞叹一声:“孟明视,果然名不虚传!”
褒蛮子哈哈大笑说:“我是孟明视元帅部下,牙将褒蛮子!我们元帅怎肯与你这样的鼠辈交锋呢?你赶快躲开,我们元帅的军队随后就到,你们活不了多久了!”
莱驹吓得魂不附体,心想:“牙将尚且如此英勇,不知孟明视该是何等厉害?”便高声叫道:“我放你过去,不可伤害我军!”将车马整束到一侧,让褒蛮子前队通过。
褒蛮子立即派士兵向主帅孟明视禀告,说:“有小队晋军设下埋伏,但已被我杀退,军队可迅速前来会合,过了崤山就没事了。”孟明得到情报后很高兴,马上催着西乞术、白乙丙两军一同进发。
莱驹带着士兵来见梁弘,不住夸奖褒蛮子的勇猛。梁弘笑着说:“他们虽是鲸鱼蛟龙,也已进了我们的铁网,还怎么能施展变化呢?我们按兵不动,等秦军全部通过,再从后面追击,便可大获全胜。”
再说孟明视等三员大将,进了东崤山,大约走了几里路,一路上还要经过上天梯、堕马崖、绝命岩、落魂涧、鬼愁窟、断云峪等地,都是有名的险要之处,车马难以通行。前哨褒蛮子已经走得很远了。
孟明视说:“褒蛮子已经走远,料想应该没有埋伏了。”吩咐军中将士解开辔索,卸下甲胄,有的牵马而行,有的扶车而过,跌跌撞撞,艰难行军,队伍七零八落,毫无秩序。
这一次,可不比出师时的行军。当时虽然也从崤山经过,但军中自有一股锐气,且没有晋兵阻拦,轻车快马,缓步慢行,随意通过,所以不觉得辛苦。现在来回奔波千里,人马都疲乏困倦,加上掳掠了滑国许多金帛和美女,行李沉重。况且,还与晋军遭遇了一次,虽然晋军退去,但是士兵们仍然担心前面有埋伏,心中慌乱,倍感艰险。
孟明视等人过了上天梯第一道险关,正往前走,隐隐听到锣鼓和号角的声音,后队有人飞跑过来报告说:“晋兵从后面追过来了!”
孟明视说:“我们行军困难,对方也不会容易。我只担心前方有大军阻拦,怎么会怕后面有追兵呢?吩咐各军,快速前进!”叫白乙丙在前面先走,说道:“我亲自断后,抵御追兵。”
秦军又闯过了堕马崖,靠近绝命岩了,众人一起喊叫起来。士兵报告说:“前面有砍下的树木挡住去路,车马不能通过,这可怎么办呢?”
孟明视暗想:“这些散乱的木头从何而来?难道前面果然有埋伏?”便亲自上前察看,只见岩石旁立有一座碑,上面镌刻着五个字:文王避雨处。碑的旁边竖着一面红旗,旗竿约长三丈多,旗帜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晋”字,旗帜下面堆满了纵横杂乱的木头和枯柴。
孟明视说:“这是迷惑我军的计策。事已至此,就算有埋伏,也只能向前走。”立刻传令,让士兵们先将旗竿放倒,然后搬开木头,以便行军。谁知这面晋字红旗,是埋伏在此的晋军的信号。他们藏在岩谷偏僻处,远远望见旗帜一倒,便知道秦兵已到,立刻一齐出动。秦军刚搬运木头,就听见前面鼓声如雷,望见旌旗纷纷飘扬,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兵马。
白乙丙赶快下令让士兵拿起武器,准备战斗。只见高高的山岩上,站着一位将军,姓狐名射姑,字贾季,大叫道:“你们的先锋褒蛮子已被绑在这里。你们赶快投降,免遭杀戮!”
原来褒蛮子自恃勇猛,前进的时候不慎掉入陷坑中,被晋军用挠钩救上来,捆绑得严严实实,押进了囚车。白乙丙大吃一惊,派人通知西乞术和主将孟明视,商量合力突围出去。
孟明视看到眼前这条路只有一尺多宽,一边是陡峭的巉岩峻石,一边紧临着万丈深溪,原来前面就是落魂涧了,虽有千军万马,也无处施展。孟明视心生一计,传令道:“这里不是交战的地方。让大军全部退到东崤山宽阔之处,再决一死战。”
白乙丙奉了命令,带着军队和人马退回去,一路上听到不绝于耳的鼓声。才退到堕马崖,只见东面路上旌旗招展,连绵不断,原来是晋国大将梁弘和副将莱驹领着五千人马,从后面步步紧逼,追击而来。秦军过不去堕马崖,只好又调转方向,此时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东旋西转,毫无章法。孟明视只好让士兵从左右两旁爬山,翻越溪涧,寻找出路。
这时,左边山头鼓声大作,出现了一支军队,有人高喊:“大将先且居在此,孟明视赶快投降!”右边隔着溪涧突然又冒出一声巨响,接着满山满谷起了回应,竖起了大将胥婴的旗号。
孟明视如万箭穿心,脑袋嗡嗡直响,慌得没有主意了。士兵们各自分头乱窜,爬山的爬山,过溪的过溪,都被晋兵抓获。孟明视急火攻心,和西乞术、白乙丙一起,仍旧杀到堕马崖来。谁知那些木头、干柴上都掺有硫黄和焰硝,被韩子舆放起火来,烧得烈焰熊熊、烟雾漫天、火星四散。前路遇火受阻,后面梁弘的兵马也已赶到,逼得孟明视等三位大将叫苦不迭。不一会儿,前后左右全都站满了晋兵,如天罗地网一般。
孟明视对白乙丙说:“你父亲真是神机妙算!今天困在这里,我必死无疑!你们两人赶快改换装扮,各自逃生。万一上天保佑,有一个人能活着回秦国,一定要禀明主公,出兵报仇,我在九泉之下也能扬眉吐气了!”
西乞术、白乙丙哭着说:“我们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就算幸免于难,又有什么面目独自回到秦国?”话音未落,手下的士兵眼看逃光散尽,丢下的车马武器,把山路都堆满了。孟明视等人无计可施,只好聚在山岩下,坐以待毙。
晋兵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如裹馒头一般,把秦军围了个水泄不通,秦国将士一个个束手受擒。晋军杀得血流遍地,溪涧的水都被染成通红一片。秦兵尸体乱七八糟横躺在山路上,连一匹马、一辆车都没有从晋军手下逃脱。
本故事基于冯梦龙编,黄钧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周列国志》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东周列国志》编著过程中参考《左传》《国语》《史记》等二十多种典籍,是较严肃的历史通俗演义。欢迎历史文献爱好者、研究者踊跃留言,进行评析。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侵权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