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稳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切实为基层减负,以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要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统筹减负和赋能,让广大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抓落实。各基层党组织当聚焦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党建引领,从体制机制、组织统筹、蓄势赋能、资源下沉上发力,切实让基层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解难题、办实事。
机制破题求“贯通”,体系协同若“贯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各基层党组织当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将政治引领力与组织凝聚力转化为基层治理动能,完善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基层聚力赋能。一方面加强上下联动,成立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吸纳相关部门参与,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一盘棋”格局,通过定期调度、倒排工期推动减负落地;另一方面强化法治保障,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将群众智慧转化为减负“金钥匙”;还要健全协调机制,深化村(社区)管理改革,赋予乡(镇)综合管理权与建议权,完善“吹哨报到”机制,让基层“说话管用”。
统筹发力聚“多元”,共治共享似“和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各基层党组织针对民意渠道不畅、群众参与不足、服务不精准等问题,应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作用,探索党建联建机制,提升共建共治共享质效。一方面健全党建联建机制,联合村(社区)压实驻区单位责任,通过“年初领任务、年中亮进度、年底评成效”,统筹解决停车难、环境差等民生难题;另一方面建强社区物业党组织,推动物业行业党建,创新物业模式嵌入网格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还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组建楼长、老党员自治队伍,推动楼院“微治理”,发挥村规民约“软法之治”作用,深化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赋能攻坚减“重负”,基层轻装如“解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各基层党组织针对职责边界不清、权责失衡导致负担过重等问题,当坚持源头治理,以小切口设硬约束,明确基层履职事项,构建事权清晰、责能相适的治理体系。一方面划清责任边界,健全村(社区)工作准入与动态调整机制,精简城乡社区事务;另一方面开展“清牌瘦身”行动,整治“滥挂牌”问题,让基层轻装上阵;还要优化社区规模,按“便于自治服务”原则“一社一策”调整,同时打造数字化网格体系,推动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深化高校合作建智能治理实验基地,以技术创新提效能。
资源下沉向“基层”,人财物倾若“润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各基层党组织针对基层人手少、能力弱、经费紧等问题,当坚持目标导向,科学施策构建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格局,让基层从“千条线”中解脱。一方面落实编制保障,推动编制向基层倾斜,建社区工作者“蓄水池”机制确保随缺随补;另一方面构建职业化薪酬体系,实现待遇与等级、绩效挂钩,公开招聘优秀社区书记入编,畅通晋升渠道;还要深化“全岗通”模式,打破条线壁垒,推动服务“一口受理、主动靠前”,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拓展服务经费覆盖,确保基层有钱办事、有能力把好事办进群众心坎。(作者 许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