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如何发现孩子的特长?”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毕竟,“特长”会伴随孩子的成长很长一段时间。 从“喜欢”到“坚持”再到“突出”,能将孩子“喜欢”的事,发展成“特...

文|弥小木 “如何发现孩子的特长?”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毕竟,“特长”会伴随孩子的成长很长一段时间。 从“喜欢”到“坚持”再到“突出”,能将孩子“喜欢”的事,发展成“特...
文|弥小木 育儿经历居然可以如此相似。 老大上小学时,被鸡兔同笼的题目困扰过。 没想到,几年后,老二上小学,又被同样的题目困扰。 老母亲自以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老二讲了。 讲...
文|弥小木 暑假生活开始了,有哪些适合小学生DIY的益智玩具? 家有2年级小学生,分享我家老二玩了一晚上的玩具:自制降落伞。 最初,他用的是塑料袋和针线,结果发现飞不起来。又...
文|弥小木 最近读了一本让人觉得很有收获的书:《多动的孩子也能好好学》。 《多动的孩子也能好好学》是瑞士的两位心理学家斯蒂芬妮·里兹勒、菲比恩·葛浩姆德分享给家有多动孩子的一...
文|弥小木 “如果你孩子高中毕业,暑假想跟闺蜜约出去旅行,你同意吗?” 这个问题,不用等到高中毕业,女儿去年就问过。 去年她初二,老母亲没有任何犹豫,拒绝了。 原因无他,还是...
文|弥小木 “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有妈妈是这样做的: 与孩子讨论热点话题 学校活动孩子自主决定 固定时间听新闻 除了最后一点,前面两点老母亲日常都有在做。 效果...
文|弥小木 遇见非遗~ 体验了一次社区组织的扎染活动——邂逅靛蓝之美。 全程老师带着染。 只有1个半小时的时间,所以,现场老师选择了用热水调染料。 用热水调染料,可以快速使用...
文|弥小木 孩子们的暑期,马上就要到来。带孩子出去旅游,似乎成了暑期的必备项目之一,有家长因为没怎么带孩子出去旅游而内疚上了。 给孩子的暑期生活,一定要有旅游才是完整的吗? ...
文|弥小木 孩子的视力,是家长关注的点。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白皮书》发布,引起了不少的关注。“根据国家疾控局检测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1.9%,中度...
文|弥小木 当妈10几年,不管是在自己的育儿旅途中,还是与各位妈妈的交流中,常常会听到这个词:叛逆。 “诶,你家孩子最近有没有很叛逆?” “诶,最近孩子是不是到叛逆期了?犟得...
文|弥小木 当妈不容易。 家有女儿,随着孩子的成长,当妈的也要跟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比如,当孩子聊到金钱这个话题时,作为母亲,该如何和女儿聊? 过去,老母亲比较随意,和女儿聊...
文|弥小木 趁着闭展之前,去参观了上海人民广场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一进馆,就有人凑上来,询问是否需要人工讲解。在娃表示不需要后,推荐的人员毫不客气地来了一句:...
文|弥小木 “阅读可能是一种孤独的体验,为人父母也是如此。” 《屋顶上的孩子》这样说。 为人父母的烦恼,各有各的不同。但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有相似烦恼的父母。 “当孩子们出现...
文|弥小木 这个假期,端午+六一,过得热闹。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定向打卡活动 5.30日,参加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定向打卡活动”。 约了16:30-18:30这...
文|弥小木 六一马上要到了,给孩子们的礼物都准备好了吗? 今年,老母亲只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除了送给孩子们,也送给自己。 什么礼物,既能送孩子,又能送自己? 对于爱阅读...
文|弥小木 当妈10几年,从来没觉得“母亲”这个角色如此重要,直到读了这本《为何母爱会伤人》书。 《为何母爱会伤人》是美国心理治疗师贾丝明·李·科里,分享的深层解读“母爱”的...
文|弥小木 对孩子们来说:童年,是怎样的? 比起老母亲小时候放学后,和伙伴们自由玩耍的童年相比,现在孩子们的童年,多了很多的选择。 他们忙着学习,忙着学各种技能,唯独少了伙伴...
文|弥小木 有哪些适合孩子看的科普书推荐? 分享这套——《熊猫花花》 为什么?因为我家老二读了都说好。 老二目前小学二年级,作为一名几乎每天都阅读的资深小书迷,老二喜欢的书,...
文|弥小木 最近几个月,老母亲在学的陶笛课接近尾声。 组织课程的老师号召我们这些学员,尽量参加后期的宣传活动。不需要多么高大上,只需要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就行。 不为其他,...
文|弥小木 周六出行坐地铁,8号线中兴路站出来时,发现两边的广告换了。 以前是一两句话+风景画。 现在?是亲密关系的使用物品广告。 大屏大屏的广告,就那样直晃晃地挂在出口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