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智破宁王叛乱:43天的惊心动魄!

上文说到,宁王朱宸濠在南昌磨刀霍霍,王府里接二连三地发生自燃现象。这些诡异的背后,谁都能闻出一些阴谋的味道。

造反这件事,他酝酿了十几年,紧锣密鼓地组织了7万精锐士兵,在朝廷内外还布下了天罗地网。终于,在宁王朱宸濠生日的这天,他宴请了四方来客,大伙正在兴头上,他忍不住将雪藏了多年的秘密吐露出来了:皇帝朱厚照昏庸无能,我要为民除害!

此话一出,王府里杀气腾腾。刚刚跳出来厉声反对的孙燧,第一个变成了宁王的刀下鬼。其他识相的官员纷纷倒戈,投入宁王的麾下。而王阳明前脚才离开南昌,不过才走了几十里路。他一路靠着使诈,才逃出宁王的魔爪。

此刻,王阳明站在船头,眺望黑漆漆的江面,他陷入了绝境之中:宁王十万大军伺机而动,他手头除了刚从上司王琼那里要到的旗牌,身边就几个随从。如果宁王铁了心要追上来,就算自己是活菩萨下凡,也是插翅难飞。

小船在江面上漂流了许久,连个安全的落脚点都没有。外面很多地方估计已经被宁王拿下了,说不定一上岸,他就会被歹人割了脑袋。

如果就地不动,等待朝廷派出来的灭火队前来相救,那也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等他们赶到这里了,估计自己的坟头草都老高了。

01

稳住脚步,分析敌情

眼下,最要紧的事情是先保住小命,再从长计议。王阳明思前想后,打定了主意,还是从临江下船,先到附近的衙门里去看看情况。

可他刚上岸,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街头老百姓纷纷携家带口,搞得鸡犬不宁,叫骂声,哀嚎声,声声入耳,那个场面就像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王阳明让临江的知府火速组织了一支小分队,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赶往吉安。这个地方位于江西的中部,易守难攻,四通八达。

王司令虽然长得一副弱不禁风的书生样,可是行事风格颇有大将风范。刚落脚,他就成立了一个平叛指挥部,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附近的知府,知县之类的,甭管是几品的芝麻官,全部都拉过来开会。

根据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形势对我方非常不利:这次宁王已经筹集好了7万精锐,还有两三万流氓地痞之类的人马,滥竽充数,对外宣称是10万人马。

而平叛小组这边,别说一万人,连一千人都没有。虽然王司令有旗牌在手,随时可以调集部队。但是这些都需要数天时间去准备,真要等到正规军来援救,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一行人在王司令的指挥下,气氛十分压抑。会议里最核心的精神,就是要预判宁王下一步的动态。

如果他直接攻打北京,从南昌前往北京,路途遥远。如果皇宫里没有准备好积极应战,大明江山很可能易主。

如果他从南昌攻击南京,这条线路好走多了,但是沿路必定是血流成河,老百姓生灵涂炭。搞不好一半的江山都被他拿走了。

最后一种方案是,若他只是待在南昌不动,那么老天爷保佑,等正规军一到,他再怎么蹦跶,也是命不久矣。

分析来分析去,宁王只要脑子没进水,他肯定会选取南京,称霸一方。

最麻烦的事情还在后头,南昌这里都火烧眉毛了,朝廷那里的反应却很冷淡:一大堆上奏的折子,一会这个说江西有变,一会那个说江西情况紧急,还有的人说,又一个去江西的巡抚,因公殉职了,唯独没人敢提“造反”两个字。

一方面,这些官员对爱贪玩的朱厚照早就失去了信心,宁王造不造反他们并不感冒。可是宁王若是真的反了,他们就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毕竟朝中有些人,过去可是收了宁王不少的好处费。

另外一方面,他们还听说,宁王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江西的军事重地九江给拿下了。这种雷霆之力多多少少把他们给镇住了:将来这天下到底是谁的,还不好预判。

说了这么多,王司令他们想等待正规军救场,只怕是希望很渺茫。

算来算去,宁王朱宸濠多半会选择攻下南京,在南方称帝。翻开大明的地图,从南昌到南京,小学生也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那么大军必定会经过安庆,再去南京。这个节骨眼下,宁王多半不会绕路来吉安收拾自己。

02

排兵布阵,故弄玄虚

坐以待毙向来都不是王司令的风格,不过拿鸡蛋碰石头的后果,他早就领教过这其中的滋味,当年被刘瑾死打了一顿。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即便宁王没空理他们,王司令也要吸引一部分火力过来。

首先,他们在气势上想方设法地碾压对手。正面冲突打不过,那就搞点小动作。王阳明自小就熟读兵法,兵不厌诈这个道理自然是懂的。不耍耍阴谋诡计,宁王你就不知道王司令是干什么吃的。

王司令的第一步棋叫做“拖”,拖他个十天半个月,只要能拖住大部队的脚步,把他们钉死在南昌城。我军也能争取一些时间,从四面八方征调一些人马过来救急。

当然,就靠他们现在这点兵力,那是蚂蚁跟大象对峙,宁王压根没放在眼里,想拖也是拖不住。但是王司令不慌不忙,他有的是法宝。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好临时拼凑的这支小分队,给他们每个人都做出了不同的分工。

王司令把朱宸濠骂了个狗血淋头,恨不得在每个村口拿个大喇叭,昭告天下:宁王谋反就是跟全天下的人做对,自作孽不可活。

当然,一个人骂宁王多没意思,他让下面的人,将传檄四方的思想迅速传播出去。

其次,王司令以江西巡抚的身份,要求江西还没被宁王拿下的各级军官听令,抓紧时间练兵,随时准备打仗。

再其次,王大人让伍文定带领那支临时小分队,到离南昌60公里的丰城,敲锣打鼓,声称要进攻南昌。

王司令使出来的这些花花架子,其目的就是为了站在道德制高点,拉拢各方势力,吸引宁王的注意力。扰乱他的视线,让他最好缩在洞里别出来。

这还不算,做戏就要做全套。王司令还安排手下的人,偷偷去宁王驻军的附近街道上,故意遗失了一些重要的书信文件(伪造的公文)。内容大意是这样的,我军已经从四面八方集结了十万人马,约定在6月20日围住南昌,第二天早晨就攻城。

王大人伪造的公文上,那些将领的名字、职称、带兵数量、还有说话的口吻,都模仿得有鼻子有眼睛,有的公文里还加上了他的亲笔回复:不要太着急,攻城是下策,为了不伤及无辜,还是等宁王出城后再打。

底下不断有线人来报料,洪都城内的宁王已经知道了:王司令的大军就快来了。他正在疑神疑鬼之迹,手下又挖出新的猛料,守城士兵从进城的人身上,摸出来了秘密通信道具,打开一看吓了一跳:李士实,刘养正两位,你们干得很好,朝廷日后一定会重赏你们。现在希望你们配合行动,劝宁王尽快离开洪都,进攻南京,事不宜迟!

这下宁王更是坐不住了,他偷偷安排几个心腹,去打听一下这两位谋士的家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结果回来的人说,他们都被王阳明妥善地照顾着,衣食无忧,夜夜欢宴。

心腹们顺道再去丰城看看对方的军队如何,结果老远就看见城墙上旌旗蔽日,听到城里面人喊马嘶。种种气势都在表明,人家准备工作搞得热火朝天的,蓄势待发!

朱宸濠这下不淡定了,原来那些小广告上说的是真的,政府军马上就要从四面八方打过来了。这个节骨眼上,这两个狗头军师居然三心二意,平时好吃好喝地款待他们,权当喂了狗!他们居然与王阳明狼狈为奸,要我去南京我偏不去。现在就守在洪都,哪里也不去了!

宁王在那里气得发疯的时候,王阳明也没闲着,他抓紧时机,向各地发出紧急文书,集结兵力。

这可真是个旷世奇才呀!朝廷的公文等不到,他就自力更生,临时草拟。正规军不来,就去大街小巷拉拢一些民兵,把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全都动员过来。就算不让他们上战场,去喊喊口号,挥挥旗帜,壮大一下气势也是好的。

就这么东拼西凑,短短十来天,也拼出来了七八万人马。王司令不忘鼓励手下,别看宁王他人多势众,可是造反不得人心。那么多的官员都归顺了他,很多人也是被形势所迫,其实是各怀心事,并非是自愿的。

现在两军人数上都快扯平了,王司令手下的人干活更有底气了。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之前王大人让他们争分夺秒地干活,那架势就是随时都会奔赴前线。可现在啥都布置好了,王大人却按兵不动了。

03

故弄玄虚,只为拖延时间

宁王等了十几天,天天都在警戒的状态中,晚上都睡不好觉。他随时恭候政府军打上门来,可是等来等去,外面鸡鸣狗叫,一切如常。门口连个碰瓷的苍蝇都没有,何来军队呢?

原来,他又被王司令给耍了!王大人的那只所谓的军队,远的地方,吉安不知道有多少兵力。离的最近的丰城里,最多也才几千人,保命还说得过去,真要打起来,那跟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唉,一切都是个误会,拖了这么久,看来之前还是错怪了两个师爷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紧时间攻打南京。

可是李士实却有些退缩了:您之前和南康,九江的军队都约好了,22号从南昌出发。现在过去这么多天,我们都原地不动。而王阳明又故弄玄虚了那么久,现在人心涣散,说不定,有些人已经去投降了。

宁王却没有气馁,越挫越勇。我十几万的军马,岂能是他几个虚假的宣传就能唬住的?

搞笑的是,宁王还安排了一个中间人,去招安王阳明。也就是做做样子,并没有做什么指望。能归顺是最好,不行的话就算了。反正他手头也没多少精兵,而且吉安也不在自己的行程表上,别光顾着捡芝麻,丢了西瓜。

随后,宁王率领他的十万大部队,直奔南京。在地图上,南昌,九江,安庆,南京都在一条直线上。前面两个早就是自己的地盘了,再拿下安庆,大明江山一半都是我家的了。马上就能替我爷爷的爷爷出口恶气了

04

安庆易守难攻,双方实力相差过大

第三站就是安庆了,这个拦路虎的确很有挑战度。安庆,位于南京上游,自古以来,若攻取安庆,南京就是探囊取物。

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打安庆,耗时14个月,经历了完整的春夏秋冬。可见此地跟江西巡抚孙燧一样,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宁王朱宸濠没有打开天眼的权限,他要是提前预知了这件事:三百多年之后,洪秀全和曾国荃在此地打了几个春秋,他肯定掉头就走了。

狗头军师李士实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他睁着发红的双眼,嘶声力竭地规劝着:我们打这边经过就好了,没必要去占领,留在这里就是浪费时间。而宁王偏要钻牛角尖,美其名曰:稳扎稳打,攻下安庆,以后也能多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不管怎么样,宁王的大军抵达安庆城门之日,他便下达了总攻命令,安排数万人马,将安庆围得水泄不通,希望速战速决,早点奔赴下一站南京。

可是,老天爷却跟他开了个玩笑,因为守城的这两位仁兄不是善茬。杨锐和张文锦对这位不请自来的王爷,也毫不客气,直接上火枪和弓箭,充当见面礼。

之前王司令就隐隐预感会有这么一天,老早就让安庆的官员加固城池。现在安庆城墙修得牢不可摧,就是一只蚯蚓也别想钻过去。话虽这么说,可是城内的正规军不到一千人,民兵也只有几千人。这点兵力跟宁王的大军相比,实在让人捏一把汗。

05

心理战

虽然城内的兵力少,还得看这些兵是由谁指挥的。张文锦口才比较好,他动员安庆城内所有的老百姓,像98年防汛抗洪一样,各家各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准备工作推进得有条不紊:每个人轮流登城去防守,一个人一个时辰,休息好了重新来换班。

这倒是次要的,比较滑稽的一幕是,当时正是三伏天,太阳底下站一会儿,人都要虚脱了。城墙上的士兵们在那里架大锅,烧凉茶解暑。而宁王的士兵们眼睁睁地看着对手,慢悠悠地喝茶。自己却站在太阳底下挥汗如雨,嘴里渴的冒烟,心里气得冒烟。

气归气,仗还是要打的。刚开始的时候,宁王他们采用云梯攻城,可是张大人老早就安排了大量的石头,堆积在城墙上,恭候他们已久。这些登城的士兵被大石头砸得痛不欲生。

既然这一招行不通,就换用云楼。云楼就像消防队使用的长梯,但是没有伸缩功能。他们想架起云楼,让士兵站在顶端,再从云楼上跳到城内。而张大人总能造出新的云楼,反正每次都比对手高出一截,不让他们有落脚点。

双方互不相示弱,宁王的士兵只有长矛和大刀,而张大人的士兵却有滚烫的热水,三伏天里烫得人龇牙咧嘴地惨叫。宁王朱宸濠气得快要爆血管了,可更让他五脏俱裂的是,白天在太阳下暴晒,吃尽了苦头。到了晚上也不得安生,张文锦居然趁黑派出小分队,偷袭他的部队。

双方僵持了好几天,宁王顿足捩耳:天天这么暴晒,也不是个事呀,拿不下这座城,那就讲和吧。

宁王从投降的官员里,挑选了一个本地的官员。这个官员也不傻,知道此去是凶多吉少,他就安排了一个自己的亲戚进城去招安。这个亲戚不是见钱眼开,就是脑子进浆糊了,居然也肯了。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里乡亲比较好沟通。可是杨锐才不讲什么客气,他一刀就结果了来人的性命。这还不算,还将此人分割成一段一段的。切好之后,像喂鱼一样,一段又一段,扔到城楼下。

底下的士兵们都看得汗毛倒竖。跟一个武将讲道理,那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更可怕的是,大明的读书人狠起来也不输常人。这位张大人,口长好是一方面,他的凶狠毒辣也是一点都不掺假,当然枪口只针对叛军。

他二话不说,就绕到城里面,把前面这名投降官员的七大姑八大姨,但凡有点沾亲带故的亲戚,全部拉出来,砍了个干干净净。

这一招下来,不仅是城外的人吓得胆战心惊,连城内的士兵也是毛骨悚然,纷纷表示愿意拼死到底。

宁王也看傻了眼,搞不明白这究竟是咋回事。明明是好心去劝降,还劝出了反效果。心里窝着一肚子火,只能找身边的下属开炮:你们这些废物,安庆都拿不下,还说南京!

谋士李士实舌干唇焦地劝道,安庆拿不下,就直接去攻打南京好了,何必在这里拖延时间呢?宁王却是吃了秤砣心,不拿下安庆,他死不瞑目。

骂也骂完了,活还是得接着干。宁王只好亲自出马督战,鼓舞士气。

十几天过去了,夏天的蚊子倒是一波又一波地进城了,而宁王的大部队仍然困在墙角下。宁王站在远去,眺望着安庆,急的团团转。城内的人即使被包饺子这么久了,仍然活得生机盎然,家家户户依然是炊烟袅袅。

其实,他可以再熬一熬,安庆的将领们再厉害,不是铁制的,也还是碳水化合物,迟早会体力不支的。问题是他等不到这个机会了。

06

攻打南昌,一石二鸟

那边宁王还在安庆的城墙下叹气,这边王司令也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他知道安庆形势十分危急,眼下是去救援安庆,还是攻打宁王的老巢南昌呢?


南昌在安庆的上游,如果直接去救援安庆,只能走长江。路上得经过九江,南康,这些地方危机四伏,早就被宁王拿下了。就算走到了安庆,前方跟宁王朱宸濠来一次正面的厮杀,说不定会被南昌方面的兵力背后袭击。到时候他们前后夹击,这场战斗多半会输掉。

而南昌城内守军才一万人,宁王这个人才大志疏,经营了十几年的革命根据地,哪里会舍得放弃呢?如果直接攻打南昌,到时候宁王肯定会班师回府,两头都顾不着。如此一来,他去不了南京,安庆也解了围,可谓一石二鸟。

当然,王阳明也不是神仙,这个决定也有很大风险:如果宁王不回来救南昌怎么办呢?那就看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不管那么多了,1519年7月19,王阳明率领手上的这支杂牌军,抵达了临江府。再从赣州,临江等附近调来了无数的义军,这些人虽然成分很复杂,但是全部人数加一起,也有八万多人。王司令的平叛小组也升级为平叛集团了。这行人浩浩荡荡直奔南昌城。

一个月前,王阳明不断变换马甲悄咪咪地从这里逃走。今天,他带领万众人马,气势汹汹地杀回来了!

当然,攻城之前的军事会议肯定是少不了的。这一次,王司令调兵遣将,他把南昌的地图了记于胸,兵分13路,攻打南昌的7个城门。有的是先锋,有的是中军,有的是后卫。

当然攻打之前,王司令的阴谋诡计怎么能少得了呢?

他派人四处宣传,吹牛说自己有三十万人马。而且这些人都是从福建和广东调来的精锐部队,可不是什么残兵败将。同时还让下面的人,见缝插针地宣扬他们打战的宗旨:不相干的人员全部让开,不管外面有什么动静,都待在屋里睡觉,不要多管闲事。

他这么花拳绣腿地像放烟雾弹一样,搞得敌人惊慌失措,难辨真假。连攻城时间也算好了,午夜十分!

攻城的器械也都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候,之前那个满目慈善的王司令,转脸就变成了阎王爷,他一字一顿地下达了最后的命令:行动中,只要是不听从指挥的,一个字斩!

说完,他就动真格了,他当着所有指挥官们的面,将十几个穿着低级军官制服的人,全部斩头。

现场鲜血淋漓,触目惊心。那些指挥官们个个吓得心惊胆战:如果不听话的都是这样的下场。明天作战,如有士兵不听话的,就斩士兵的长官,如果你们不听话,就斩你们的上司伍文定。

这一干将领们个个汗流浃背。其实,王司令只是使了个障眼法,这些被砍的哪里是自己人,都是之前被活捉的战俘。临死前,给他们换了一个马甲而已。

大战在即,气氛不是一般地肃穆。朱宸濠出发之前,南昌城墙上还是和以前一样,常年假设着滚木,火炮,石弩等打仗耗材,而且城里留下一万精兵和五千民兵,保护老巢。

刚才的那一幕戏,南昌城内的士兵听闻之后,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事实上,哪怕南昌城墙再坚不可摧,但是只要人心涣散,那就是一盘散沙,成不了气候。

可能是王阳明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守城的兵士一看这架势,几乎全部树倒猴孙散,纷纷逃命去了。攻城的士兵撩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却排不上用场。王阳明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就占领 了南昌城。

07

 占领南昌

进城之后,王司令可是有得忙的了。他首先是张贴告示,感谢老百姓能分辨是非,没有站到宁王那边。然后告诉他们,该干啥就干啥,就当他们没来过。

其次呢,老百姓们的政治觉悟性比较高,而宁王府的那帮人就不好说了。还没走到那里,王府里又一次失火了。而且,这次的火光都把夜晚变成了白昼。王司令命令手下扑灭了火势,打开宁王的粮仓,纷纷开仓放粮。

再其次,大火滔天,浓烟滚滚的情况下,浑水摸鱼这种事,就是天赐良机。王阳明手下难免掺杂着地痞流氓之类的,他们进城之后就奸淫掠夺,搞得政治影响极坏。王司令就捉了几个不听话的,斩首示众,以服众人。

最后,王司令重新整编了宁王的那支旧部队,只要他们肯认错,写保证书改邪归正,这事就翻篇了。就这样,宁王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巢,很快就换了新主人。

宁王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气得没力气蹦跶了,任由悔恨的泪水直流而下。他也顾不得鼻涕眼泪了,咬牙切齿地说,誓死回去夺回南昌。想到他心爱的一切,全都付之东流了。这口气怎么能吞得下去呢?早知道就该把那个黑脸书生撕成碎片了!

这时候,之前被冤枉的两位师爷一看情况不妙,他们再一次苦口婆心地劝解宁王,好男儿四海为家,安庆指日可待,南京也快到手了。如果回去救南昌,军心动摇,恐怕大势已去!

宁王怒骂二人,你们两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东西,你们的家人被王阳明好生伺候着,我的家人在南昌受苦,说不定爱妾都跟人跑了。

两个谋士这才发现,刀架在脖子上,毫无退路。他们不得不临时更改了计划,这个让人倍感屈辱的安庆,来日再战,回去救南昌要紧。

09

鄱阳湖之战,战前分析局势

宁王哭了,王阳明却得意地笑了,最后一个心头之患总算解决了,心里那块大石头也放下了。

1519年7月23日,宁王率领大军从安庆撤退,抵达了鄱阳湖西边的黄家渡。宁王就要来了,王阳明的手下一个个愁眉苦脸。自己那两把刷子,哄骗一下外人还行。如果真要硬碰硬,他们自己也拿不准有几成把握。

大伙都望眼欲穿,盼着正规军能早点来救场。可是距离宁王造反都一个多月了,勤王之师连个人影都没看到。要是继续等下去,等到城里的粮食吃光了,到时候局面就更被动了。该来的迟早都会来。

152年前,宁王朱宸濠的先辈朱元璋在鄱阳湖,跟陈友谅来了一次生死较量。而今,还是老地方,朱元璋的后代宁王跟王阳明要来一次殊死拼搏。经此一战,无数人的命运都将重新改写。

宁王的大部队虽然去安庆吃了个闭门羹,但是实力犹存。而王司令这边的情况真让人揪心,他身边没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种子选手辅佐。跟他搭台的这帮人,除了伍文定是一把好手,大多数是赶鸭子上架的文官,反正就这么凑合着用呗。如果非要在硬件上对比的话,小米对大枪,小船对舰队,兼职对全职,宁王完胜。

但是王司令还是很有底气。一方面宁王兴师动众离开了南昌,现在却屡屡受阻,安庆攻不下,老巢南昌又被占领了,他们是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而且,现在走的是回程路,士气大损,早就没有刚出发时的那股锐气了。

最牵动人心的是,宁王的士兵大多数是从南昌招募来的。现在南昌城内换了新主人。这些士兵也是有爹妈妻儿的,他们内心难免牵挂家人而分心,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去战斗。

这么一比较,王司令又多了几成胜算的把握。宁王他们虽然人多势众,精兵强将。但是人心涣散之后,再要一鼓作气,就要费一番功夫了。

010

鄱阳湖上,王阳明攻打宁王朱宸濠,斩断先锋

和以前一样,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王司令喜欢搞些小动作。他安排最厉害的伍文定冲锋在前,正面迎接宁王的挑战。赣州卫都余恩领兵四百作为伍文定的增援。另外安排五百人,偷偷绕到敌人的背后。然后,在敌人的左右两边,各安排一些人早早埋伏在那里。

大战一触即发,前面负责冲锋的武将都安排好了。王司令又安排队伍里的老弱队员,争分夺秒地制作了无数的免死木牌,这个秘密放在后面讲。

东风吹,战鼓擂,伍文定和余恩率领的先锋迎头冲向敌方。九百人对两万人,小舰艇对大战舰,若是没有胆量的人,还真不敢像个嫩头青一样深入虎穴。

宁王也在质疑,这些人是白白冲过来送死的吗?当然,心里还是乐滋滋的,送过来的肥肉,不要白不要。

那两个为首的将领居然一个劲往前冲,把自己的舰队甩得老远。哈哈,天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呆瓜!宁王的先头舰队大喜过望,非得亲手宰了这几个兔崽子,以洗刷他们的安庆之辱。

很快,这只先锋舰队就追上去了。但是,他们后面的舰队没有得到任何指示,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啥。前面打得正热闹,就像公路上出了事故,后面的舰队也想看热闹,横七竖八地在江面上排开。

于此同时,之前我们安排到敌人后方的那只舰队,还有两边侧翼的小分队纷纷进攻,切断了宁王的先头舰队。宁王的大船上都配有火炮,但眼下敌我难分,怕误伤了自己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而我军的小船上,士兵都配备了小火枪,混乱中正好派上了用场。

一顿激战之后,宁王的先头舰都到湖底见阎王爷去了。

011

鄱阳湖上,伍文定一炮击中宁王的副舰

第一场仗打下来,王司令的安排让大家赢得心服口服,士气高涨。趁着这股余热,王司令马上安排了第二次进攻。这一次,宁王的舰队没那么容易上钩了,拼死抵抗,居然把王司令的舰队逼退了数十次。

宁王还没来得及高兴,内心就暗暗叫苦了:他的士兵在大量地逃亡。他们在混战中,从湖面上捡到了免死的木牌,都奔着王大人投降去了。

宁王气得三尸乱爆,七窍生烟。他本以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下倒好了,连着两回都吃了大亏。

这还不打紧,更倒霉的还在后头。王司令终于消停了一回,他不搞正面冲突了。伍文定带着一帮人马,在江面上寻找宁王的指挥舰。找来找去都寻不着,但很快他就有了意外的惊喜:他发现了宁王的副舰。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好他们早早就准备了一份厚礼,一直没有发挥的余地。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佛郎机炮,这种武器是从葡萄牙进口来的,卖点是速度快,威力猛。

伍文定抓紧时间,将这个神器瞄准了宁王的副舰,开除了地动山摇的一炮。随即,宁王的副舰就被打成了无数的碎片,沉入江底。这一炮还有杠上开花的惊喜,倒霉的宁王乘坐的指挥舰,就在副舰后面不远的地方。

那惊心动魄的一声巨响之后,主舰也被冲击波震得东摇西晃。而且,副舰上燃烧的碎片飞到了指挥舰上。宁王大惊失色,赶紧弃舰上岸。众人一看,连王爷都跑了,还打什么打,溃不成军。

许久,惊魂失色的宁王才回过神来,摸摸胸口,勉强打起精神,组织剩下的人员,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不得不说,他的两个军师真是忠心耿耿,患难见见真情-没跑。

这一次,宁王老老实实地听取了两位军师的意见:星夜去往九江,南康调集他剩余的兵力。可是王司令压根不给他喘息的空间,早早就安排一帮人去收拾那边的人了。

当然,王司令还是惯用阴谋诡计。他让手下到处散布消息,说宁王已被活捉了。南康,九江这边的人正在迟疑的时候,王司令的部队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过来了。

传言果然是真的,王阳明肯定是长了七个脑袋八只胳膊九条腿的妖孽,连宁王的十万人马都不是他的对手,咱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南康,九江的这两万精锐,就这么乖乖地缴械投降了。

本来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的宁王,他望穿秋水,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如五雷轰顶,站都站不稳了。如果咒骂能变成一把刀,他早就把王阳明给千刀万剐了无数遍。

不管怎么说,他不得不承认,那个黑脸瘦小的教书先生,之前真的是太太小看他了,这才放虎归山,悔不当初!

012

宁王拿出棺材本,最后一战,全军覆没

怎么办,就这样认输吗?宁王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他虚心地向两位谋士请教,李士实在摇头。刘养正倒是有个好主意,主舰虽然受损,但是我们可以将余下的舰队连成一片,还是很有机会的。

不管怎么,死马当活马医吧。只是,刘养正之前屡屡考不中,看来读的书还是太少了,或者说阅读面不够广。

“连舟”这个计谋,小学课本里有学过,一个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一个是一百五十二年前鄱阳湖上的陈友谅。这两个前辈都踩过这个坑,曹操从华容道跑了,而陈友谅运气比较背,挂了。

锦衣玉食的宁王也没读过这些典故,他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将无数战舰连在一起。这一招王司令也是老用户,当初他刚去江西报到,半路上就遇到了水匪,他也是用的这个法子。这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就能吓破敌人的胆。

如果宁王用这一招去糊弄别人,没准能行。但这一招在王司令面前耍,那就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事实证明,教书先生的胆是吓不破的。

不仅如此,宁王把他的棺材本都拿出来了:如果能杀回南昌老巢,这些金银珠宝就给大家一起分了。

宁王手下的那些士兵,跟着王爷打仗,风里来,雨里去,不就是为了挣点钱养家糊口吗?一时间,士兵的眼睛里闪现出一道道亮光,干活卖力多了,士气大涨。看看之前那些逃跑的人都傻了吧?跑太早了,哪里能等到这种发大财的机会呢?

宁王嘴角难得露出来一丝微笑,但是,这些笑容持续不了多久。

几次冲锋线阵之后,王司令的前军全线崩溃。这些人为了钱也是拼了老命。不过,王司令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他一看这形势,马上就安排伍文定去发布新的军令。

只见伍文定在众人的目光中,拔出佩剑,指剑于地:凡是退回这条线的,一律当斩。有的士兵不知道是没听清楚,还是故意想挑战一下这条军令,越界逃跑。伍文定快步上前,一刀毙命。

余下的士兵们吓得一身冷汗:如果去打叛军,就算以身殉职了。朝廷多少会发个荣誉奖,家里人还能领到一笔抚恤金。如果是因为逃跑的原因被砍了,那就是死有余辜,啥也捞不着了。

关键时刻,命肯定是比金子更金贵一百倍,这个账连傻子都会算。

王司令可是读过曹操的故事的。老规矩,他知道哪把钥匙可以开哪把锁。他让人准备火炮,全线进攻。伍大人还是冲在最前线,他在船头指挥放火,身边射出的火箭把他的胡子给烧到了,他都纹丝不动。

一舟着火了,连锁连成一片的,个个都逃不掉。这个试验早就有人做过了,他们拿到的结果就没变过。这一次,真的是华佗在世,也是回天无力了。

宁王看着火光滔天的江面,他的战舰都烧成了灰烬,据说他的王府也烧成了灰烬。他独自咽下苦涩的泪水:现在大炮用光了,手上的钱也花光了,办法也用完了,人也快跑光了。老天爷为什么让他失败得如此地彻底呢?

这一个多月以来,他每一天都在努力,到底是哪一步错了呢?或者说,这十几年来,他都在兢兢业业地为复仇而准备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自己就像个傻瓜一样,一次次被黑脸书生给算计得分毫不差:哪里挖个坑,他就往哪里跳。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这场败仗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个,那就是遇到王阳明这样的对手。天理何在呀?!

013

写在最后

历时43天的内乱,正规军大部队迟迟都没有来。就靠着王阳明一个人,指点江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这场震荡大江南北的叛乱给内平息了。这就是名扬千古的奇迹!

而沿江的老百姓没有怨声载道,没有哭声震瓦,也没有流离失所,更没有家破人亡。最重要的是,大明江山仍旧是完好如初。是王阳明用他的心学知识,几乎是空手套白狼,赢得这场胜利,创下不世之功。

如果说宁王朱宸濠是一颗扎手的钉子,那么王阳明就是那把厉害的锤子。无论如何,这颗钉子都逃不出锤子的手掌心。想要跟王阳明较量,下辈子再来吧!

这就是王阳明手撕宁王朱宸濠的故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猜你喜欢:

01 大快人心!逼死老公的翟欣欣,终于要迎来报应了

02 2个人同时淘到第一桶金,20年后,为什么一个枝繁叶茂,另外一个断子绝孙?

03 信息越来越透明,为什么信息差却越来越大?你知道如何逃离“信息茧房”的陷阱吗?

04 “我想在5年内去世。”83岁的日本老爷爷如是说--老后破产系列之二

05 警察是如何提审嫌疑人的?

06 为什么兄弟姐妹会反目成仇?

07 明朝这个皇帝真有意思,不爱江山,不爱美人,偏偏爱上了保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