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宁王朱宸濠在南昌磨刀霍霍,王府里接二连三地发生自燃现象。这些诡异的背后,谁都能闻出一些阴谋的味道。
造反这件事,他酝酿了十几年,紧锣密鼓地组织了7万精锐士兵,在朝廷内外还布下了天罗地网。终于,在宁王朱宸濠生日的这天,他宴请了四方来客,大伙正在兴头上,他忍不住将雪藏了多年的秘密吐露出来了:皇帝朱厚照昏庸无能,我要为民除害!
此话一出,王府里杀气腾腾。刚刚跳出来厉声反对的孙燧,第一个变成了宁王的刀下鬼。其他识相的官员纷纷倒戈,投入宁王的麾下。而王阳明前脚才离开南昌,不过才走了几十里路。他一路靠着使诈,才逃出宁王的魔爪。
此刻,王阳明站在船头,眺望黑漆漆的江面,他陷入了绝境之中:宁王十万大军伺机而动,他手头除了刚从上司王琼那里要到的旗牌,身边就几个随从。如果宁王铁了心要追上来,就算自己是活菩萨下凡,也是插翅难飞。
小船在江面上漂流了许久,连个安全的落脚点都没有。外面很多地方估计已经被宁王拿下了,说不定一上岸,他就会被歹人割了脑袋。
如果就地不动,等待朝廷派出来的灭火队前来相救,那也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等他们赶到这里了,估计自己的坟头草都老高了。
01
稳住脚步,分析敌情
眼下,最要紧的事情是先保住小命,再从长计议。王阳明思前想后,打定了主意,还是从临江下船,先到附近的衙门里去看看情况。
可他刚上岸,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街头老百姓纷纷携家带口,搞得鸡犬不宁,叫骂声,哀嚎声,声声入耳,那个场面就像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王阳明让临江的知府火速组织了一支小分队,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赶往吉安。这个地方位于江西的中部,易守难攻,四通八达。
王司令虽然长得一副弱不禁风的书生样,可是行事风格颇有大将风范。刚落脚,他就成立了一个平叛指挥部,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附近的知府,知县之类的,甭管是几品的芝麻官,全部都拉过来开会。
根据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形势对我方非常不利:这次宁王已经筹集好了7万精锐,还有两三万流氓地痞之类的人马,滥竽充数,对外宣称是10万人马。
而平叛小组这边,别说一万人,连一千人都没有。虽然王司令有旗牌在手,随时可以调集部队。但是这些都需要数天时间去准备,真要等到正规军来援救,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一行人在王司令的指挥下,气氛十分压抑。会议里最核心的精神,就是要预判宁王下一步的动态。
如果他直接攻打北京,从南昌前往北京,路途遥远。如果皇宫里没有准备好积极应战,大明江山很可能易主。
如果他从南昌攻击南京,这条线路好走多了,但是沿路必定是血流成河,老百姓生灵涂炭。搞不好一半的江山都被他拿走了。
最后一种方案是,若他只是待在南昌不动,那么老天爷保佑,等正规军一到,他再怎么蹦跶,也是命不久矣。
分析来分析去,宁王只要脑子没进水,他肯定会选取南京,称霸一方。
最麻烦的事情还在后头,南昌这里都火烧眉毛了,朝廷那里的反应却很冷淡:一大堆上奏的折子,一会这个说江西有变,一会那个说江西情况紧急,还有的人说,又一个去江西的巡抚,因公殉职了,唯独没人敢提“造反”两个字。
一方面,这些官员对爱贪玩的朱厚照早就失去了信心,宁王造不造反他们并不感冒。可是宁王若是真的反了,他们就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毕竟朝中有些人,过去可是收了宁王不少的好处费。
另外一方面,他们还听说,宁王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江西的军事重地九江给拿下了。这种雷霆之力多多少少把他们给镇住了:将来这天下到底是谁的,还不好预判。
说了这么多,王司令他们想等待正规军救场,只怕是希望很渺茫。
算来算去,宁王朱宸濠多半会选择攻下南京,在南方称帝。翻开大明的地图,从南昌到南京,小学生也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那么大军必定会经过安庆,再去南京。这个节骨眼下,宁王多半不会绕路来吉安收拾自己。
02
排兵布阵,故弄玄虚
坐以待毙向来都不是王司令的风格,不过拿鸡蛋碰石头的后果,他早就领教过这其中的滋味,当年被刘瑾死打了一顿。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即便宁王没空理他们,王司令也要吸引一部分火力过来。
首先,他们在气势上想方设法地碾压对手。正面冲突打不过,那就搞点小动作。王阳明自小就熟读兵法,兵不厌诈这个道理自然是懂的。不耍耍阴谋诡计,宁王你就不知道王司令是干什么吃的。
王司令的第一步棋叫做“拖”,拖他个十天半个月,只要能拖住大部队的脚步,把他们钉死在南昌城。我军也能争取一些时间,从四面八方征调一些人马过来救急。
当然,就靠他们现在这点兵力,那是蚂蚁跟大象对峙,宁王压根没放在眼里,想拖也是拖不住。但是王司令不慌不忙,他有的是法宝。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好临时拼凑的这支小分队,给他们每个人都做出了不同的分工。
王司令把朱宸濠骂了个狗血淋头,恨不得在每个村口拿个大喇叭,昭告天下:宁王谋反就是跟全天下的人做对,自作孽不可活。
当然,一个人骂宁王多没意思,他让下面的人,将传檄四方的思想迅速传播出去。
其次,王司令以江西巡抚的身份,要求江西还没被宁王拿下的各级军官听令,抓紧时间练兵,随时准备打仗。
再其次,王大人让伍文定带领那支临时小分队,到离南昌60公里的丰城,敲锣打鼓,声称要进攻南昌。
王司令使出来的这些花花架子,其目的就是为了站在道德制高点,拉拢各方势力,吸引宁王的注意力。扰乱他的视线,让他最好缩在洞里别出来。
这还不算,做戏就要做全套。王司令还安排手下的人,偷偷去宁王驻军的附近街道上,故意遗失了一些重要的书信文件(伪造的公文)。内容大意是这样的,我军已经从四面八方集结了十万人马,约定在6月20日围住南昌,第二天早晨就攻城。
王大人伪造的公文上,那些将领的名字、职称、带兵数量、还有说话的口吻,都模仿得有鼻子有眼睛,有的公文里还加上了他的亲笔回复:不要太着急,攻城是下策,为了不伤及无辜,还是等宁王出城后再打。
底下不断有线人来报料,洪都城内的宁王已经知道了:王司令的大军就快来了。他正在疑神疑鬼之迹,手下又挖出新的猛料,守城士兵从进城的人身上,摸出来了秘密通信道具,打开一看吓了一跳:李士实,刘养正两位,你们干得很好,朝廷日后一定会重赏你们。现在希望你们配合行动,劝宁王尽快离开洪都,进攻南京,事不宜迟!
这下宁王更是坐不住了,他偷偷安排几个心腹,去打听一下这两位谋士的家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结果回来的人说,他们都被王阳明妥善地照顾着,衣食无忧,夜夜欢宴。
心腹们顺道再去丰城看看对方的军队如何,结果老远就看见城墙上旌旗蔽日,听到城里面人喊马嘶。种种气势都在表明,人家准备工作搞得热火朝天的,蓄势待发!
朱宸濠这下不淡定了,原来那些小广告上说的是真的,政府军马上就要从四面八方打过来了。这个节骨眼上,这两个狗头军师居然三心二意,平时好吃好喝地款待他们,权当喂了狗!他们居然与王阳明狼狈为奸,要我去南京我偏不去。现在就守在洪都,哪里也不去了!
宁王在那里气得发疯的时候,王阳明也没闲着,他抓紧时机,向各地发出紧急文书,集结兵力。
这可真是个旷世奇才呀!朝廷的公文等不到,他就自力更生,临时草拟。正规军不来,就去大街小巷拉拢一些民兵,把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全都动员过来。就算不让他们上战场,去喊喊口号,挥挥旗帜,壮大一下气势也是好的。
就这么东拼西凑,短短十来天,也拼出来了七八万人马。王司令不忘鼓励手下,别看宁王他人多势众,可是造反不得人心。那么多的官员都归顺了他,很多人也是被形势所迫,其实是各怀心事,并非是自愿的。
现在两军人数上都快扯平了,王司令手下的人干活更有底气了。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之前王大人让他们争分夺秒地干活,那架势就是随时都会奔赴前线。可现在啥都布置好了,王大人却按兵不动了。
03
故弄玄虚,只为拖延时间
宁王等了十几天,天天都在警戒的状态中,晚上都睡不好觉。他随时恭候政府军打上门来,可是等来等去,外面鸡鸣狗叫,一切如常。门口连个碰瓷的苍蝇都没有,何来军队呢?
原来,他又被王司令给耍了!王大人的那只所谓的军队,远的地方,吉安不知道有多少兵力。离的最近的丰城里,最多也才几千人,保命还说得过去,真要打起来,那跟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唉,一切都是个误会,拖了这么久,看来之前还是错怪了两个师爷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紧时间攻打南京。
可是李士实却有些退缩了:您之前和南康,九江的军队都约好了,22号从南昌出发。现在过去这么多天,我们都原地不动。而王阳明又故弄玄虚了那么久,现在人心涣散,说不定,有些人已经去投降了。
宁王却没有气馁,越挫越勇。我十几万的军马,岂能是他几个虚假的宣传就能唬住的?
搞笑的是,宁王还安排了一个中间人,去招安王阳明。也就是做做样子,并没有做什么指望。能归顺是最好,不行的话就算了。反正他手头也没多少精兵,而且吉安也不在自己的行程表上,别光顾着捡芝麻,丢了西瓜。
随后,宁王率领他的十万大部队,直奔南京。在地图上,南昌,九江,安庆,南京都在一条直线上。前面两个早就是自己的地盘了,再拿下安庆,大明江山一半都是我家的了。马上就能替我爷爷的爷爷出口恶气了!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01 扎心了,ICU病房里的生死抉择,是倾其所有,还是甘愿放弃呢?
03 盘点2024年我读过的那些书,系列三--醍醐灌顶篇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