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59
卷八·五色第四十九
7/10
原文:
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
黄帝曰:察色以言其时。
雷公曰:善乎!愿卒闻之。
黄帝曰: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眦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下(“下”当为“上”——译者注)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阴阳;审察泽夭,谓之良工。
原文译文对照:
~~~~~~~~~~
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
雷公一再礼拜道:讲得好啊!请问像这些猝死,其死期可以预知吗?
黄帝曰:察色以言其时。
黄帝答道:观察面部各反射区的气色变化,再结合五色所代表的五脏之五行属性,以及年月日时之五行属性,根据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生王克贼的固有规律,就可以预测猝死的时日。
雷公曰:善乎!愿卒闻之。
雷公道:太神奇了!请求您全盘讲解预测猝死时日的办法。
黄帝曰:庭者,首面也;
黄帝答道:就整个面部而言,人体各部的反射区如下:前额正中最外凸处——天庭,为整个头部的反射区;
阙上者,咽喉也;
天庭以下、两眉之间的印堂以上的区域——阙上,为咽喉的反射区;
阙中者,肺也;
两眉之间的区域——印堂,也叫阙中,为肺脏的反射区;
下极者,心也;
两目之间的鼻梁区域——山根,也叫下极,为心脏的反射区;
直下者,肝也;
山根正下方的鼻梁区域——此处也称“年寿”,是肝脏的反射区;
肝左者,胆也;
胆附着在肝左边的短叶上,故可将年寿部位自横向分为左、中、右三个分区,其中年寿正中部对应于肝,左右二部则为胆腑的反射区;
下者,脾也;
年寿部位以下——也叫“面王”、“准头”,俗称“鼻准” ,此处为整个面部之正中心,故对应于体内最中心的脾脏,为脾脏的反射区;
方上者,胃也;
鼻准两旁的鼻孔管之隆起,称为“方上”,即左右迎香穴之上的鼻管部,此处也叫“兰台廷尉”,为胃腑的反射区;
中央者,大肠也;
左右两边面部的中央处,即左右两迎香穴之外侧、颧骨以下的面部区域,为大肠腑的反射区;
挟大肠者,肾也;
大肠反射区近颊侧的外旁,为肾脏的反射区。这是因为肾脏由两个器官构成,而其余四脏皆各有一个器官,且其余四脏皆位于胸腔和腹腔,唯有肾脏系附于脊柱,故其余四脏的反射区对应在面部中央的鼻部,肾脏反射区却在两边侧脸上——即“颊”部;
当肾者,脐也;
由于肾与肚脐前后相对,故颊部肾反射区的下方,为肚脐的反射区;
面王以上者,小肠也;
鼻准以上、两颧之内的面部区域,为小肠腑的反射区;
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
鼻准以下的区域——人中,为膀胱腑、女子子宫、男子睾丸的反射区;
颧者,肩也;
颧骨部为面部大而圆之骨,且居于面部的中央偏上,故为两肩的反射区;
颧后者,臂也;
因臂接于肩,故颧部侧后方的颊部,为手臂的反射区;
臂下者,手也;
臂下接手,故臂部反射区的下方,为手部反射区;
目内眦上者,膺乳也;
内眼角以上、印堂区之下的两旁,为膺乳部的反射区,膺乳部即胸部和乳部,也就是胸腔的前部;
挟绳而上者,背也;
两颊之外、两耳之内的面部区域,叫做“绳”,左右两绳区的外缘之上的部位,为背部的反射区,恰与内眼角的膺乳反射区前后相对,如同前胸与后背之前后相对;
循牙车以下(“下”当为“上”——译者注)者,股也;
牙车即连接上下牙床的颞颌关节,沿着左右两颞颌关节往下,至左右下牙床下缘(不含下巴)中央的转角骨突处,这一段下牙床下缘区域,为大腿的反射区;
中央者,膝也;
左右两边下牙床下缘(不含下巴)中央的骨突处,为膝部的反射区;
膝以下者,胫也;
该骨突继续往下的左右下牙床与下巴之间的区域,为小腿的反射区;
当胫以下者,足也;
小腿反射区近嘴角端的下方,为足部反射区;
巨分者,股里也;
两边嘴角的缝纹头处,为大腿内侧的反射区;
巨屈者,膝膑也。
下牙床的曲骨部位,为膝盖骨的反射区。
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
以上是体内五脏、六腑、四肢、关节,在面部的各自反射区之分布位置,
各有部分。
五色主病各有其所辖的领域。
有部分,
既然身体各部在面部均有各自对应的反射区,故可根据五行归类、五色主病、五行生克衰王、天人相感、表里相合等原理,根据面上各部的气色状况,来确诊身体内部的疾病、并预测病势的未来发展;
用阴和阳,
还可根据阴阳必相对、阴阳须平衡的原理,来调平阴阳:因阴分正气虚衰而显出阳分正气过盛的,理应补阴以和阳,即通过补实阴分来实现阴阳平衡;因阴分邪气过盛而显出阳分正气虚衰的,可通过泄放阴邪来调平阴阳。
用阳和阴;
因阳分正气虚衰而显出阴分正气过盛的,理应补阳以和阴,即通过补实阳分来实现阴阳平衡;因阳分邪气过盛而显出阴分正气虚衰的,可通过泄放阳邪来调平阴阳。
当明部分,万举万当;
只要明白面部各分区与人体各部之间,以及五色与五脏之间,所一一对应的反射关系,在诊断上就能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能别左右,是谓大道;
能清晰认知道:阳左行、本性主升,由于阴阳必须交流、水上火下为既济,故阳分气血在人体的运行,理当升极而降;阴右行、本性主降,由于阴阳必须交流、水上火下为既济,故阴分气血在人体的运行,理当降极而升。总之,须懂得阴阳性质各自不同,这一重大认知前提,是在诊断时把握全局、精细辨病的关键密钥。
男女异位,故曰阴阳。
面部同一反射区所预示的疾病,在男女两性之间是有差异的;且男女病色的转移,其位置本身也不同:男子左为逆,右为顺;女子则相反,左为顺,右为逆。男女两性也是阴阳范畴中的一组对偶概念。所以说,必须对阴阳概念有全面且深入的认知。
审察泽夭,谓之良工。
具备了以上的知识基础,就能通过望诊面部各反射区气色的明润和晦涩,来确诊身体各部的病情,这样的人,可称之为“好医生”。
~~~~~~~~~~
老黄历择吉,2024.12.15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58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