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正义精讲360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60

卷八·五色第四十九

8/10


原文: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为甚(此处“沉夭为甚”当属错简,应与后一句“其病不甚”对调位置,即此句应改为“色明不粗,其病不甚”——译者注);不明不泽,其病不甚(此处“其病不甚”当属错简,应与前一句“沉夭为甚”对调位置,即此句应改为“不明不泽,沉夭为甚”——译者注)。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


原文译文对照:

~~~~~~~~~~

沉浊为内,

病色沉淀在皮肤深层,且显得污浊晦滞,此为受病位置在里、在五脏;

浮泽为外,

病色浮露于皮肤浅层,且显得光润,此为受病位置在表、在六腑;

黄赤为风,

色见黄、红,主风邪;

青黑为痛,

色见青、黑,主痛症;

白为寒,

色见白,主寒邪;

黄而膏润为脓,

色黄且有膏脂之油润质感,为疮疡、痈疽之化脓已成;

赤甚者为血,

色深红的,主瘀血滞留引起的血肿疼痛;

痛甚为挛,

痛得厉害就会发生拘挛;

寒甚为皮不仁。

寒邪严重则令患处皮肤麻痹不仁。

五色各见其部,

五种病色会依据受病情况,或分别、或杂合地,呈现在身体受病部位的面部反射区。

察其浮沉,以知浅深;

观察病色是外浮在皮肤的浅层、还是沉潜在皮肤深层,可以推知病邪在人体的深浅——病色外浮肤表的,受病浅;病色沉潜肤底的,受病深。

察其泽夭,以观成败;

观察病色所呈现的光泽是明润还是晦滞,可以推知病势在人体的发展,即疾病的预后吉凶(病势的趋势好坏)——色泽明润的,预后良好;色泽晦滞的,预后不良。

察其散抟,以知远近;

观察病色分布是散漫还是聚结,可以推知病史的长短:病色散漫的,病史短,为新病;病色聚结的,病史久,为旧病。

视色上下,以知病处;

观察病色所在的反射区,其位于面部的上区还是下区,可以推知病位在身体的上部还是下部。

积神于心,以知往今。

望诊时须聚精会神、仔细推求,才能了然于心,通晓疾病的由来、发展和现状。

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

所以,如果望诊气色时不能精细入微,就无法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属意勿去,乃知新故。

望诊气色时,要全神贯注察看,专心致志分析,才能搞清楚疾病的来龙去脉,即过往病程和未来变化。

色明不粗,沉夭为甚(此处“沉夭为甚”当属错简,应与后一句“其病不甚”对调位置,即此句应改为“色明不粗,其病不甚”——译者注);

病色明润、不粗糙枯滞的,病情必然不重;

不明不泽,其病不甚(此处“其病不甚”当属错简,应与前一句“沉夭为甚”对调位置,即此句应改为“不明不泽,沉夭为甚”——译者注)

病色既不鲜明也不润泽,反而沉潜肤底、枯滞晦暗的,病情较重。

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

病色散漫,如同未套辔头、各自撒欢的小马驹,而不是聚结在一处,

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

则其病邪在体内也较为分散,即便有痛症,也仅仅是气滞所引起,非为积聚病,即囊肿、息肉、肿瘤等,尚未被积聚成形。

~~~~~~~~~~

老黄历择吉,2024.12.16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59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61


推荐:猴子森林1~12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56 卷八·五色第四十九 4/10 原文: 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间甚奈何? 黄帝曰:其色...
    老黄历择吉阅读 968评论 0 1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34 卷七·五变第四十六 6/6 原文: 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 少俞...
    老黄历择吉阅读 1,053评论 0 0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46 卷七·本脏第四十七 12/12 原文: 黄帝曰:应之奈何? 岐伯曰:肺应皮。皮厚...
    老黄历择吉阅读 1,553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50 卷八·禁服第四十八 4/6 原文: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
    老黄历择吉阅读 1,144评论 0 1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59 卷八·五色第四十九 7/10 原文: 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 黄帝曰:察...
    老黄历择吉阅读 1,0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