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之齐家之十一【304】2023-6-8(2)
澄侯(曾国潢,一生默默无闻,甘为曾家老牛,逝于1886年)、温甫(曾国华,1858跟随李续宾战死于安徽三河镇)、子植(曾国荃,字沅甫,又名子植,打下南京城的湘军第一猛将,杀敌果敢且刚毅坚忍外号曾铁桶,晚年向佛,1890逝于两江总督任上)、季洪(曾国葆,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1862年底病死于南京围攻中)四位弟弟(国藩1872年病逝于南京两江总督府内,兄弟五人,弟弟依次排序为二弟国潢、三国华、四弟国荃、五弟国葆)):
好久没有派人回家来,家中自从唐二、维五来后,也没有写信来,想来一定是平安的。
我于二十九日自新堤移营,八月初一到嘉鱼县。初五一个人乘小船到牌洲,查看地势,初七把大营移到牌洲。
水师分前营、左营、中营。
自从闰七月二十三日驻扎金口后,二十七日贼匪分由水陆两路进攻,当时我们的陆军还没到,只有用水军从两路堵敌,抢得贼船二只,杀贼数十人,打了一个胜仗。罗山又于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六日打了四次胜仗。初四发了一份奏折详细的把情况作了汇报,这里把它也寄来给你们看看。
初三接到宫廷里寄来的指示,我得到了三品顶戴的奖赏,现在要写信去谢恩。上面的指示和我的谢恩信稿也寄给你们看。
我正在守母孝,都没有在家中守制,夜里自己思想起来,心中总是惶惶不安。如果能够仗持皇上的天威,把江面上的乱匪逐渐肃清后,我就向上奏明让我回到家中事父祭母,稍微尽一点做儿子的孝心。各位弟弟和晚辈们要多体谅我,对父亲的日常生活,多多小心,不要稍微有点大意。
对母亲的祭品礼节,一定要心诚洁净,对叔父要有敬有爱,不能在思想上有距离,兄弟妯娌之间,不能有半点不和的气氛。一个家庭中,对勤、敬这两个字能做到一点的,这个家没有不兴旺的,如一点也做不到,这个家没有不败落的。和字能做到几分,没有不兴旺的,不和的家没有不败落的。几位弟弟可以在乡下把这三个字拿来看看,在各家族中、亲戚中去验证一下,就会相信我说的这句话不假了。
几位弟弟不喜欢收拾,不爱整洁,比我还要懒,这是个败家的迹象。以后一定要注意细心收拾,哪怕是一张纸,一团线,竹头木条,都可以捡起来,不要糟蹋,做榜样给晚辈们学习。
一代疏懒,二代淫逸,白天睡觉,夜里不睡,甚至吸起鸦片来就更糟了。四弟、九弟比较勤快,六弟、季弟比较懒惰,以后勤快的要更勤快,懒惰的要决心改正,不要使子侄们学得懒惰起来,这很重要。
子侄们除了读书外,还有教他们扫地抹桌子,收粪除草,这都是很好的事情,千万不可认为这些事会损害自己的架子而不去做。
咸丰四年(1854)八月十一日
澄、温、沅、季四位弟弟:
二十五日派胡二送家信,报道收复武汉的喜事。二十七日写信报告取得的胜利。初一日那天,制台杨慰农(霈)到湖北相会,当天又报告烧了襄河里的贼船的胜利。初七日报告了我们三路进军。当天晚上杨载福(晚清名将,湘军水师统帅)、彭玉麟(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等人带领水师六十多条船前往下游剿贼。初九日在湖北接到前次谢恩信的朱批(清代,皇帝用朱笔在奏章上所作的批示)。初十日,彭四、刘四他们到到营里来时,又接到三路进剿武汉报告的朱批。
十一日克服武汉武汉的报告送上去后,接到的朱批和宫廷里寄来的指示中,任命我作湖北巡抚,赏戴花翎。我的意思是现在还在为母亲守孝的时候,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官职,如果我接受了,两年来我费尽心机去做的事,好像都是为了取得高官美职似的,我怎么还有脸面对长眠于底下的母亲呢?怎么去对宗族乡党呢?又怎么能自己心中平静呢?考虑到这些,我决定写个报告去辞谢,想来几位弟弟也会这么想吧。
获得功名的地方,自古以来是不好停留的。我本来是一个在任的官,招募兵员,制造军舰,做出一番事业,一时名声很大。名气谁都喜欢的,有谁会不像我这样不喜欢名气?现在我有美名了,一定会有人有不美的名声,和他们一比,真难为情,所以,我只能谨慎谦虚,随时随地检查自己不能骄傲才是。如果仗持皇上的威望和福祉,能尽快的把江西省内的贼兵肃清后,我决定写报告请求回到家中伺奉父亲,改葬母亲。多时住三年,少时住一年,也可以使我的心中得到一点安慰。现在就是不知道皇上是不是会答应我这样做。
几位弟弟在家,最重要的是教育子侄后辈做到勤敬二字。我在外面有了权势,家里的子侄最容易骄傲起来和放荡起来,骄和佚(通逸,指放荡不羁)这两个字,这十分重要。
罗罗山在十二日出发,智亭十三日出发,我在十五六日也要出发向东开去。别的不谈了。代我向父亲叔父问好。
咸丰四年(1854)九月十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