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翼明论语新诠第二十章(21)【1607】2025-7-27(2)

唐翼明论语新诠第二十章(21)【1607】2025-7-27(2)

(三十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5    20)

【释词】“疾”字跟上段的“病”字是一个意思,一般来说,“疾”和“病”没有区别,分开来说,“病”比“疾”重一点,“没”mò,是沉没、消失,“没世”就是从世界上消失,也即“死”的婉语,后世也写作“殁”mò。“不称”是不被人称道,也就是不为人知的意思。

【大意】孔子说:“人到离开世界了还没有一点名声,这是君子所担忧的。”

【导读】君子修身,是为自己好,不是为了求得别人的夸奖博取名声,但这并不等于说君子不要名声、拒绝名声。一个人有德有才,又爱人助人,自然就会有人称颂他。庄周说:“名者,实之宾也”(《庄子·逍遥游》),有了一定的实,也就伴随有一定的名,就是“实至名归”。如果一个人到死还默默无闻,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没有为这个世界贡献什么,作为一个君子,特别是在位有权的君子,怎么能不为此担忧呢?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君子有所学就要有所用,能够经世致用做出一点贡献自然为人所称赞所颂扬,这样做就是实至名归。(张东注)

(三十六)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21)

【释词】“求”是求全责备的求,即检讨、找原因。“诸”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求”的宾语,“于”表示“求”的方向。

【大意】孔子说:“君子只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却总是在别人身上找。”

【导读】事情没办好或者出了错误、纰漏,因此受到批评,是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呢,还是到别人身上找原因?君子是到自己身上找,检查自己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小人则是到别人身上找,总觉得别人做得不好,甚至想方设法诿过饰非(推卸责任),把功劳都留给自己,把过错都推给别人。

推责抢功,人性自私。君子看到这一点,能够修身克己,不推责不抢功。(张东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