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正义精讲166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66

卷四·经筋第十三

9/13


原文: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

名曰孟夏痹也。


原文译文对照:

~~~~~~~~~~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

手阳明大肠经气血所灌溉的经筋(韧带、肌腱及筋膜系统),起始于手部食指之桡侧端头、商阳穴处骨骼,经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一线,联附于手腕部手背面桡侧之阳溪穴处骨骼,沿着前臂之手背面的桡侧缘上行,经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一线,联附于肘部外侧缘肘髎穴处骨骼,上行至臑部(上臂),经手五里穴、臂臑穴一线,在肩髃穴处,联附于肩关节部骨骼。这一路都是硬筋。

其支者,绕肩胛,挟脊;

该经筋有一路分支,自肩髃穴处骨骼分出,屈曲后行,绕行于背后之肩胛部,与手太阳及足太阳之经筋相合,挟行于脊柱两侧;

直者,从肩髃上颈;

该经筋的直行主支,从肩髃穴处骨骼,经巨骨穴一线,向身前横行于颈部侧面底缘偏身前处的天鼎穴,又自此转向,经扶突穴一线,沿颈部上行;

其支者,上颊,结于頄;

该经筋的直行主支,在颈部要有分支:自扶突穴上行,于面颊底缘联附于下牙床骨及下牙齿根部,继续上行,与手太阳之经筋在颧骨处共会,共同联附颧骨于颧髎穴处;

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该经筋在面部的直行主支,在颈部直行,平行于手太阳之经筋的天窗穴、天容穴一线,行于手太阳经筋之前方,上行至头部,经耳前一线上行至额角,联附于头部额角处骨骼,横贯额部,左右相交,联附于对侧额角骨骼,又向下行入面颊(侧脸),下至颔部(嘴下方之下巴颏骨)与颐部(嘴角两旁之颌骨)之间,联附于该处骨骼。

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该经筋发病的证候有:本经筋所循行之部位,皆掣引疼痛抽筋,肩关节不能向上抬起,颈部扭转不利,以致不能左右顾视。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

行针治疗时,当采用火针,并配以快进快出的劫刺法,不用迎随手法,次数不拘,以患者感觉病势减弱为准;穴位亦不定,以当下具体痛点为行针取刺点位,这是因为韧带、肌腱及筋膜上,没有孔穴或孔道,病邪入侵后无法上下游移,所以痛点正是病邪入侵所在之处。

名曰孟夏痹也。

发作于手阳明大肠经气血所灌溉的经筋(韧带、肌腱及筋膜系统)之疾病,既与农历四月之气相应,又为由风、寒、湿三气所生之痹病,故名“孟夏痹”。在针刺深浅及留针时长上,理应按孟夏时节所对应的人体阳气深度、痹病所对应的留针时长,进行操作。

~~~~~~~~~~

老黄历择吉,2024.6.16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65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67


推荐:猴子森林1~12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67 卷四·经筋第十三 10/13 原文: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
    老黄历择吉阅读 265评论 0 1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58 卷四·经筋第十三 1/13 原文: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
    老黄历择吉阅读 126评论 0 4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65 卷四·经筋第十三 8/13 原文: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中循臂...
    老黄历择吉阅读 231评论 0 8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64 卷四·经筋第十三 7/13 原文: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
    老黄历择吉阅读 230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60 卷四·经筋第十三 3/13 原文: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
    老黄历择吉阅读 22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