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正义精讲357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57

卷八·五色第四十九

5/10


原文:

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痹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

黄帝曰: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原文译文对照:

~~~~~~~~~~

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

雷公问:学生我听说:外来之风邪是大多数疾病的起因;

厥痹者寒湿之起也,

厥逆病和痹病多由外来的寒湿二邪所引起。

别之奈何?

怎样才能从面色上辨别出疾病是由风、寒、湿三邪之哪一邪,所引起的呢?

黄帝曰:常候阙中,

黄帝答道:通常来说,这要观察两眉之间的印堂区域——即“阙中”,

薄泽为风,

因风病在阳,皮毛受之,故印堂部位的病色若薄浮于表皮,且色泽光润,就是外感风邪而致病;

冲浊为痹,

因痹病在阴,肉骨受之,故印堂部位的病色若深入于皮下,且色泽浑浊滞暗,就是在已经外感风邪与寒邪的基础上,又继续外感湿邪而致病;

在地为厥。

因厥逆病起于四肢末端,四肢末端为下,故其面部反射区为下巴——也称地阁,如果地阁部位的病色深入于皮下,且色泽浑浊滞暗,就是在外感风邪的基础上,又继续外感寒邪而致病。

此其常也,

以上只是通过观察面色来辨明风、寒、湿三邪孰为病因的大致方法,

各以其色言其病。

更精确的望诊还要结合印堂和下巴处的病色,究竟是五色中的哪一色?或哪几色?

若是白色,则病邪所居处在肺系:其中印堂处白色薄浮且润泽者,为风邪入肺系而致病;印堂处白色沉里且浑浊滞暗者,为风寒湿三邪入肺系而致病;地阁(下巴)处白色沉里且浑浊,为风寒二邪入肺系而致病。

若是红色,则病邪所居处在心系:其中印堂处赤色薄浮且润泽者,为风邪入心系而致病;印堂处赤色沉里且浑浊滞暗者,为风寒湿三邪入心系而致病;地阁(下巴)处赤色沉里且浑浊,为风寒二邪入心系而致病。

若是青色,则病邪所居处在肝系:其中印堂处,青色薄浮且润泽者,为风邪入肝系而致病;印堂处青色沉里且浑浊滞暗者,为风寒湿三邪入肝系而致病;地阁(下巴)处青色沉里且浑浊,为风寒二邪入肝系而致病。

若是黄色,则病邪所居处为脾系:其中印堂处黄色薄浮且润泽者,为风邪入脾系而致病;印堂处黄色沉里且浑浊滞暗者,为风寒湿三邪入脾系而致病;地阁(下巴)处黄色沉里且浑浊,为风寒二邪入脾系而致病。

若是黑色,则病邪所居处在肾系:其中印堂处黑色薄浮且润泽者,为风邪入肾系而致病;印堂处黑色沉里且浑浊滞暗者,为风寒湿三邪入肾系而致病;地阁(下巴)处黑色沉里且浑浊,为风寒二邪入肾系而致病。

~~~~~~~~~~

老黄历择吉,2024.12.14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56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58


推荐:猴子森林1~12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98 卷五·五邪第二十 3/5 原文: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
    老黄历择吉阅读 1,378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01 卷五·寒热病第二十一 1/6 原文: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
    老黄历择吉阅读 2,286评论 0 1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82卷二·寿夭刚柔第六4/9 原文: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气病之先后,外内之应奈何? ...
    老黄历择吉阅读 1,638评论 0 3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011评论 0 33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21 卷五·热病第二十三 8/8 原文: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薤叶...
    老黄历择吉阅读 1,63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