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57
卷八·五色第四十九
5/10
原文:
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痹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
黄帝曰: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原文译文对照:
~~~~~~~~~~
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
雷公问:学生我听说:外来之风邪是大多数疾病的起因;
厥痹者寒湿之起也,
厥逆病和痹病多由外来的寒湿二邪所引起。
别之奈何?
怎样才能从面色上辨别出疾病是由风、寒、湿三邪之哪一邪,所引起的呢?
黄帝曰:常候阙中,
黄帝答道:通常来说,这要观察两眉之间的印堂区域——即“阙中”,
薄泽为风,
因风病在阳,皮毛受之,故印堂部位的病色若薄浮于表皮,且色泽光润,就是外感风邪而致病;
冲浊为痹,
因痹病在阴,肉骨受之,故印堂部位的病色若深入于皮下,且色泽浑浊滞暗,就是在已经外感风邪与寒邪的基础上,又继续外感湿邪而致病;
在地为厥。
因厥逆病起于四肢末端,四肢末端为下,故其面部反射区为下巴——也称地阁,如果地阁部位的病色深入于皮下,且色泽浑浊滞暗,就是在外感风邪的基础上,又继续外感寒邪而致病。
此其常也,
以上只是通过观察面色来辨明风、寒、湿三邪孰为病因的大致方法,
各以其色言其病。
更精确的望诊还要结合印堂和下巴处的病色,究竟是五色中的哪一色?或哪几色?
若是白色,则病邪所居处在肺系:其中印堂处白色薄浮且润泽者,为风邪入肺系而致病;印堂处白色沉里且浑浊滞暗者,为风寒湿三邪入肺系而致病;地阁(下巴)处白色沉里且浑浊,为风寒二邪入肺系而致病。
若是红色,则病邪所居处在心系:其中印堂处赤色薄浮且润泽者,为风邪入心系而致病;印堂处赤色沉里且浑浊滞暗者,为风寒湿三邪入心系而致病;地阁(下巴)处赤色沉里且浑浊,为风寒二邪入心系而致病。
若是青色,则病邪所居处在肝系:其中印堂处,青色薄浮且润泽者,为风邪入肝系而致病;印堂处青色沉里且浑浊滞暗者,为风寒湿三邪入肝系而致病;地阁(下巴)处青色沉里且浑浊,为风寒二邪入肝系而致病。
若是黄色,则病邪所居处为脾系:其中印堂处黄色薄浮且润泽者,为风邪入脾系而致病;印堂处黄色沉里且浑浊滞暗者,为风寒湿三邪入脾系而致病;地阁(下巴)处黄色沉里且浑浊,为风寒二邪入脾系而致病。
若是黑色,则病邪所居处在肾系:其中印堂处黑色薄浮且润泽者,为风邪入肾系而致病;印堂处黑色沉里且浑浊滞暗者,为风寒湿三邪入肾系而致病;地阁(下巴)处黑色沉里且浑浊,为风寒二邪入肾系而致病。
~~~~~~~~~~
老黄历择吉,2024.12.14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56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