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点:比较分类是经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归纳思维的具体应用。
比较分类就是材料的合并同类项,其难点在于研究者有时头脑中没有“类”或“项”的概念,不知从什么角度、往什么方向去寻找思路、归并事实。
思考:留心工作中的合并同类项,积累“类”和“项”。坚持!
触动点:“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教育征文评选活动(下简称“黄浦杯”)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范例。“黄浦杯”的基本特点是每次征文主题切入口小、开掘深,强调科研写作方法的学习和指导。2011年的“新观念,好实践”主题征文,就尝试应用“比较”的方法。当时主办方在征文启事和写作指导中提出,征文撰写要围绕“新概念,好实践”的主题,反映自己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的过程和思考。
思考:我要去学习一下新课程的理念了,可能拿课标来学习会比较枯燥。我可以去找相关的文章或者杂志来学习,也许对我会比较大的提高,还可以写些小的文章。
触动点:从研究方法角度说,主要是缺少“比较”。许多写同构异构的文章,往往是孤立的描述不同教师对同一课的不同处理方法。比如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A提出设计比较巧妙,教师B分组讨论组织恰当,教师C“做中学”富有成效。这样文章三个部分的内容看似各有特点,但由于缺少交集,各说各的,就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中心和讨论的焦点,文章就会显得比较散,难以达到一定的研究深度。
思考:原来有一次我去区里面做一个常规交流的演讲,当时我第一次交稿的时候,当时的领导就跟我说我的文章经验比较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当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才发现当时的我,的确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中心和讨论的焦点,都是在各说各的。没有把握经验中的“类”和“项”找出来,进行一个合并的同类项这是我看这本书一个非常大的收获。
思考:原来一直都是我和共读群来读书写作的,这一次我自己单独来读一本书,每天坚持读,坚持写。开始我挺担心的,但是现在看看这本286页的,关于《教师写作》的书,我已经看了102页了。真的很棒!这是我这里一个非常大的收获。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大概就是4月份了,我可以给自己一个小的奖励,买一个手环或出去旅行一趟。也可以到5月份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大的奖励,奖励自己1万块钱去装修,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