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到主动:改变学习方式,提升核心素养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置,不仅是对学科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对深化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提出的新期望。2022版课标中提到,“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解决类活动,学生将在感兴趣的真实情境、现实问题中,通过观察、推理、设计、操作、表达、合作、探究等具身活动,使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应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应用意识及创新能力。而且,跨学科主题学习因为内容的“跨界”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这里的核心素养,不仅包含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也包含跨学科的、共通的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技能相比,核心素养是一种内隐的心理特征,对其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并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为例,若要学生提升素养,需要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更需要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在思考、判断、合作、交流、试误等具体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灵活应用习得的知识。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真实的、多学科整合的情境任务,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要求,有助于学生在应对挑战,统整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积累问题解决经验中,形成并发展核心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