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希望的田野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三农”战线同志们致以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饱含着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亿万农民的深情牵挂,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这份问候,既是对过去一年“三农”工作成绩的肯定,更是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新篇章的殷切期望。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指示精神,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将其转化为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和扎实成效。
一、深刻领会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筑牢“三农”压舱石的战略定力
总书记的祝贺和问候,再次深刻阐明了“三农”问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压舱石”的战略地位。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这个基础。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战略后院。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是提醒更是号令,要求我们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要始终保持战略清醒,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
二、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总书记始终心系粮食安全这件“头等大事”。贺信精神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一核心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大良种、先进农机、智慧农业等关键领域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向科技要产能、要效益。要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即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同时,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膳食需求。
三、聚焦乡村宜居宜业,建设美丽和谐家园
贺信中对广大农民的关怀,体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鲜明导向。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留住乡风乡韵乡愁。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逐步使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让农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聚焦农民富裕富足,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总书记的问候,是对亿万农民辛勤付出的高度赞誉,也蕴含着激发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明确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创业兴业。要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关键环节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五、强化责任担当,凝聚“三农”工作强大合力
总书记的指示,是对全国“三农”战线同志们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广大“三农”工作者要厚植“三农”情怀,深入基层、扎根田野,提升服务农民、推动发展的本领。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从农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城乡融合、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为强大动力,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深耕希望的田野,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