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周易程氏传·临传》伊川先生曰)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则骄侈生,乐舒肆则纲纪坏,忘祸乱则衅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乱之至也。
地泽临,坤上兑下,泽被大地之象,取教化天下之义,临,君临天下之临,临,视也,以上视下曰临。其象辞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六三爻辞曰:“甘临,无攸利。即忧之,无咎。”
甘,美也,言之悦耳曰甘。
即,当下,马上。
大意是说,只说好听的话,对继续前进没有好处,当下就应该有忧患意识,这样才可以无咎。
戒,警也,喻也。
狃,习也,就也。
衅,过失,列横。孽,本义是旁出,引申为邪恶。衅孽,指大小祸患。
浸淫,逐渐蔓延﹑扩展;渐渐。
伊川先生发挥说,圣人警喻天下,一定是在天下繁荣鼎盛的时候。因为正当繁盛之时而不知发出警喻,所以人们习惯于安乐富贵而产生骄奢淫逸之事,以舒适放纵为乐,则会败坏纲纪,不对祸乱保持警惕,则祸患就会萌芽,危害就这样逐渐蔓延扩展,不知道祸乱什么时候就降临了。
12.6
(《周易程氏传·复传》伊川先生曰)复之六三,以阴躁处动之极,复之频数而不能固者也。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复善而屡失,危之道也。圣人开迁善之道,与其复而危其屡失,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其复也,频失则为危,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刘质夫曰:频复不已,遂至迷复。)
地雷复,坤上震下,阴消阳长之势。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何妥曰:复者,归本之名。群阴剥阳,至于几尽,一阳来下,故称反复。阳气复反,而得交通,故云“复亨”也。
朋,多也。反,通返。
剥卦阳气尽于九月之终,至十月末,纯坤用事。坤卦将尽,则复阳来。隔坤之一卦六爻。为六日。复来成震,一阳爻生,为七日。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六三爻辞曰:“频复,厉,无咎。”
初爻一阳来复,三为震动之极,故曰频复。厉,危厉也。
一阳回归,不断进取至六三,形势严峻,但没有害处。
阴躁,六为阴,三为躁。六三处内卦震之终,故为动之极。
与,赞同,提倡;危,恐惧,担心,引申为反对。
《论语·雍也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子罕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伊川先生在此将复具体化为改过,他说,复卦的六三要,为震卦之终,为阴躁之位,一直在改正错误却不能守住正确之道。改过贵在坚固,如果屡改屡犯,那是改过不够坚固。回到了正确的道路,却有屡次出错,这是危险之道。圣人教导我们要改过向善,是提倡改过,反对屡犯。所以爻辞说:“厉,无咎。”不能因为改了还是老是犯错误,就反对改过,屡犯是危险的,关屡次改过何事?问题在于犯错,而不在改过。
上六爻辞曰:迷复,凶,有兹省,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十年弗克正。
兹,通灾。省,通眚。
上六已经是复卦之终,如果还是屡改屡犯,那显然是迷失了方向,这就不是无咎了,必然凶险,有灾祸发生。
所以伊川的弟子刘质夫补充说,如果总是在改正错误,必将迷失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