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高校 第二部分(完结)|第十二章 真相与新生

医院走廊的消毒水气味刺鼻得让人头晕。陈挺和张子豪在省检察院王检察官的带领下,穿过层层安保,来到重症监护区。赵方的病房外站着两名全副武装的法警,神色警惕。

“他情况怎么样?”陈挺小声问。

“命保住了,但右腿可能要瘸。”王检察官推了推眼镜,”医生只给我们半小时。”

病房门打开的瞬间,陈挺屏住了呼吸。病床上的赵方比照片上苍老许多,脸色蜡黄,右腿打着厚厚的石膏,被牵引装置吊在半空。看到来人,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张家的崽子...”他嘶哑地说,”长得真像你爹年轻时。”

张子豪拳头攥紧又松开:”为什么指证我父亲?”

赵方咧嘴一笑,露出几颗金牙:”因为他想退出。这行当,进来容易出去难...”他转向陈挺,”你就是那个法学院的小子?听说你挺能耐。”

王检察官打断寒暄:”赵方,你要求见他们,现在人来了。关于龙山案和现在的走私网络,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像一部犯罪纪录片。赵方断断续续讲述了二十年前的盗墓案始末——如何发现龙山遗址,如何组织盗掘,如何通过海外关系走私文物...以及后来赵鼎如何利用”捐赠”洗白部分文物,建立庞大的走私网络。

“一个月前'捐赠'给洛阳博物馆的那批货,其实早就被掉包了。”赵方咳嗽几声,”真的早就运到海外,假的留在馆里充门面...你们那天拍到的,就是交接现场。”

陈挺想起研学时无意拍到的照片,不禁后背发凉:”所以那个偷林小柔包的男子...”

“是我派去取内存卡的。”赵方承认,”没想到被那小丫头片子躲开了。”

张子豪突然插话:”警方内部是谁在帮你们?”

赵方的表情变得狡猾:”这个嘛...得看我能减多少刑。”

王检察官厉声道:”赵方!坦白从宽的前提是你必须全部交代!”

“好好好...”赵方举起没插针头的那只手,”是李副局长。二十年前他还是个小片警,负责龙山那片治安...我们给了他第一桶金。”

陈挺和张子豪对视一眼。这个答案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最后一个问题。”陈挺上前一步,”为什么现在背叛赵鼎?”

赵方的眼神突然变得阴鸷:”因为他先背叛我。”他掀开病号服,露出腹部一道狰狞的伤疤,”三个月前在越南,就为了件破青铜器...亲兄弟啊!”

离开病房时,陈挺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关键信息。王检察官承诺会立即申请对李副局长的调查令和赵鼎的通缉令。

“案子终于要水落石出了。”王检察官拍拍两人肩膀,”你们做得很好,但接下来可能面临媒体关注,要有心理准备。”

回校的路上,张子豪异常沉默。直到出租车驶入校门,他才突然开口:”陈挺...谢谢。”

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情感。陈挺只是点点头,用力握了握好友的肩膀。

校园里,春意渐浓。而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陈挺和朋友们也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首先是媒体的大规模报道。《大学生智破文物走私大案》、《法学院学子协助侦破二十年悬案》...类似的标题连续多日占据当地媒体头条。陈挺、张子豪、林小柔和周明的名字一时成为校园热议的焦点。

“看!又是你们!”食堂阿姨指着电视,笑眯眯地给陈挺多舀了一勺红烧肉,”上回是市台,这次都上省台了!”

陈挺不好意思地低头扒饭。对面的林小柔被同学们团团围住,争相询问案件细节。

“其实主要是陈挺的功劳...”她一遍遍解释,脸颊因兴奋而泛红。

张子豪家的变故也受到广泛关注。张父主动配合调查并退赃,获得从轻处理,但家族企业声誉受损严重。令人意外的是,张子豪挺身而出,在母亲支持下暂时接管了公司核心业务。

“看不出来啊,张大少还有这本事?”周明翻着财经版对张子豪的专访。

张子豪难得没有炫耀,只是苦笑:”被逼的。公司几千号员工等着吃饭呢。”

最戏剧性的是法学院的转变。原本默默无闻的学院一夜之间成为热门,咨询报考的学生激增。院长亲自邀请陈挺给新生做讲座,题目就叫《法律实践中的公民责任》。

“我靠!陈挺你这么牛,凭一己之力带动整个学院的发展啊!”丁元和秦宏过来参观时惊叹道。

讲座当天,能容纳300人的大礼堂挤进了500多名师生,不少人甚至站在走廊上。陈挺站在聚光灯下,手心冒汗,但当他看到前排就坐的李教授、林小柔和朋友们鼓励的眼神时,声音逐渐变得坚定。

“法律不是书本上的冰冷条文...”他讲述着这半年来的经历,”它是保护弱者的盾牌,是惩治罪恶的利剑,更是我们共同守护的文明底线...”

演讲结束后,掌声持续了近五分钟。法学院当场宣布将陈挺团队的办案过程编入实践教材,并设立”公民法治实践奖学金”。

当晚,四人聚在宿舍天台庆祝。张子豪不知从哪弄来一瓶珍藏红酒,周明播放了自制的案件回顾视频,林小柔则朗诵了她为此案创作的诗《光与影的边界》。

“到你了。”三人齐刷刷看向陈挺。

陈挺从背包里拿出三本精心包装的《正义论》,分别赠给朋友们。给张子豪的扉页上写着:”给最勇敢的骑士,正义需要捍卫者”;给周明的是:”给最敏锐的侦探,真相需要发现者”;给林小柔的则简单而深情:”给最温暖的光,我需要你”。

林小柔读到赠言时,睫毛微微颤动,在月光下投下细小的阴影。

“干杯!”张子豪打破这微妙的气氛,”为我们这群'校园风云人物'!”

玻璃杯相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他们此刻明朗的心情。远处,校园灯火通明,青春正以最美好的姿态绽放。

第二天,《校园周刊》的头条标题是《法学院F4:颜值与才华齐飞的学霸天团》,配图是四人讲座后的合影。文章极尽溢美之词,尤其将陈挺和林小柔称为”最耀眼校园CP”。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陈挺在图书馆偶遇林小柔时,尴尬地指着杂志。

林小柔从书架后探出头来,阳光透过窗户在她脸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写得是有点夸张...”她顿了顿,突然问,”你周末有空吗?新上映了部法律题材的电影...”

“有!”陈挺回答得太快,脸一下子红了,”我是说...我很乐意。”

林小柔笑了,眼睛弯成月牙:”那说好了,周六下午三点,校门口见。”

书架之间,两人的手指不经意相触,又迅速分开,像受惊的小鸟。但那种微妙的电流,却久久停留在指尖,温暖而真实。

案件告一段落,但生活还在继续。张子豪开始学校公司两头跑,渐渐展现出商业天赋;周明因为数据恢复技术被多家科技公司看中,收到实习邀请;林小柔的诗歌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而陈挺...

“陈挺同学!”一个陌生女孩在一次课后拦住他,红着脸递上一封信,”请、请收下!”

陈挺茫然地接过,发现是法学院新生的请教信。这样的场景近来频繁上演,连同楼是宿舍都被同学围着。他已然成为了校园传奇。

但在他心中,最大的收获不是名声,而是在这场风暴中淬炼出的友情,以及...他望向文学社方向,那个扎着马尾辫的身影。

阳光下,校园广播正播放着轻快的旋律,青春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第二部分·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