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怀着一种复杂又期待的心情,走进了县文化馆的报告厅。这里正在举行《奶蜜盐》90天共读挑战总结表彰大会。我是中途才加入这个大家庭的,在线上共读群里,我甚至算不上一个活跃的“打卡分子”,没有日日上传那一分钟的朗读音频。但,我依然坚定地来了。为什么?因为在过去这段不算长的参与时间里,透过这个小小的共读平台,我目睹了太多令人动容的转变——曾经焦虑、迷茫甚至有些束手无策的父母,他们的眼神在悄然变化,他们的言语开始觉察。这让我真切地触摸到,家庭教育这片土壤下,蕴藏着多么惊人的、待唤醒的生命力与可能性。改变,并非是遥不可及,它就发生在每一次真诚的阅读、每一次坦诚的分享、每一次自我觉察的瞬间。
在我担任班主任的那些年,也曾尝试着在班级内部组织家长们共读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些愿意投入时间、打开心扉去阅读和讨论的家长,他们自身的状态在调整,看待孩子问题的角度在转换,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孩子身上那些看得见的、积极的改变——也许是情绪更稳定了,也许是学习更主动了,也许是亲子间的笑容更多了。那个时候我就想,如果能把这种共读的力量,推广到全校该多好!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有距离。当我满怀热情地尝试在其他班级推动时,响应者寥寥。家长们或因工作繁忙,或因观念尚未转变,参与度始终不高。这让我感到有些失落,但也更让我珍视那些少数坚持下来的家长。每一次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像在印证晓霞院长说过的那句话:“改变一个家长,可能改变的就是整个家庭,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功德”二字,对我而言过于宏大,我思考的基点很简单:我能为眼前这些鲜活的生命——我的学生们,多做一点什么?哪怕只是多影响一个家长,也许就能为一个孩子撬动一片更晴朗的天空。
遗憾的是,随着我不再担任班主任,那份在班级内部持续推动共读的热情和平台,也暂时搁浅了。
我常常想,如果在我们和平县,能有一个持续性的、有组织的团队,专门来做这件事,让更多家长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那该是多么美好而有意义的事!
世界总是充满着各位奇妙,也许正是怀揣这样的希望,一次偶然在晓霞院长的朋友圈里得知文化馆王馆长正组织发起这个《奶蜜盐》90天共读活动,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拨联系了晓霞院长,然后通过晓霞院长联系上王馆长,我因此而结缘这个团队,更是得到王馆长的引荐加入了志愿者团队。
加入的这两个月,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观察和洗礼。我每天默默关注着共读群的动态,看着来自各行各业的“蜜友”们,无论多忙,都努力挤出时间,坚持完成那一分钟的朗读打卡。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分钟,背后是克服惰性、挤出时间的决心。每周三晚上的线下分享会,更是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心灵加油站”——大家结束了一天工作的疲惫,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人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有人紧张地准备分享心得,也有人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聆听。那种自发、专注而温暖的场域,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治愈力。尤其让我感动的是,看到一些蜜友从一开始的拘谨沉默,到后来能主动举手发言;从眉头紧锁地诉说育儿苦恼,到能带着反思和轻松的语气分享与孩子的互动小故事。改变,就在这日复一日中悄然发生。
在这群积极改变的家长中,有一位妈妈的形象格外鲜明,她深深触动了我,也完美诠释了“改变始于意愿”的真谛。她是一位典型的打工妈妈,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文化程度不高,据她自己说,只有初中水平。她的经济条件不宽裕,时间更是被工作挤压得所剩无几。每周三的线下活动,她几乎都是“迟到”的——上班到晚上8点,一下班就匆匆骑上电动车,风尘仆仆地往文化馆赶。然而,她几乎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线下活动。每次看到她气喘吁吁地推门进来,带着歉意但坚定的眼神找到位置坐下,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敬意。
想想我们身边,有多少父母在面对学习成长的建议时,会下意识地筑起高墙?“我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这些书”,“我工作太忙了,实在没时间”,“我天生不是读书的料,一看书就困”……这些理由,听起来多么顺理成章。但这位妈妈,用她风雨无阻的身影和持续的行动,无声却响亮地击碎了所有这些借口。她向我们所有人证明:文化水平不高不是问题——可以听,可以问,可以在实践中慢慢领悟;工作忙碌不是问题——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关键在于你把它排在什么优先级;读不进书也不是问题——共读群里有音频,有领读,有讨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你是否真心愿意为了孩子,去尝试改变自己,去踏上这条也许并不容易的学习成长之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正如她所展现的,一切障碍都有可能被跨越,一切改变皆有可能发生。
更让我欣喜的是,从这位妈妈身上,我看到《奶蜜盐》带给她的那份由内而外的蜕变。还记得初次在活动上注意到她时,她显得行色匆匆,眉宇间仿佛锁着千斤重担,脸上写满了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忧虑,整个人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疲惫感。然而,随着一次次的参与,一次次的聆听与思考,我观察到她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笑容,那种发自内心的、带着释然和希望的笑容,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她脸上。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最近几次的分享会上,她开始主动举手发言了!虽然表达时可能还有些磕绊,话语也带着乡音,但她真诚地分享自己读书后的感悟,分享自己尝试书中的方法后与孩子关系的小小改善。那份勇气和坦诚,赢得了大家真诚的掌声。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奶蜜盐》的精髓是什么?指向的其实都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当我们通过阅读和反思,内心逐渐变得通透、平和,开始感受到自我成长的喜悦时,这份由内而生的积极能量,无需言语,孩子便能敏锐地感知到。“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当父母与自己的关系理顺了,能够自我接纳、自我滋养,这份和谐与力量感自然就会流淌到与孩子的关系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旦建立,有效的、充满爱的教育,便如同春风化雨,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这就是像《奶蜜盐》这样的家庭教育共读活动,其意义远远超越了一本书本身的价值。它让我们看到,改变一个家长,从而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改变一个家族。从这个意义上讲,王馆长和他带领的团队,精心策划并坚持推动这长达90天的共读活动,日复一日地组织、协调、鼓励、陪伴,他们所付出的心血,所播撒的智慧与善意,不正是在做一件真正“功德无量”的大事吗?这功德,不在于虚无的名声,而在于每一个被温暖的家庭,每一个因此受益的孩子,以及由此为社会注入的更多和谐与希望的力量。这份坚持,值得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