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王亥被有易氏残忍地分尸,以此来制造“神灵降罪”的假象。而商族人被有易氏的谎言所蒙蔽,深信王亥就是因为触犯神灵而遭到了惩罚,因此不做任何抵抗就搬离了易水河畔。
回到商族部落,根据兄终弟及制度,王恒如愿以偿地做了商族部落的首领。
然而,王恒继位后,在他统治的这段时期,商族势力一度出现衰退现象,而且对于王亥的死,也未能实施有效复仇,反而通过妥协维持关系。这不禁让商族人在质疑王恒能力的同时,甚至还怀疑王恒与有易氏媾和,是他们合谋杀害了王亥。
王恒自知事情已经暴露,他的卑劣行径已经招致族人的不满,便借向有易氏讨回牛羊为由,逃离商族,从此一去不复返。
在商族人确认王恒已经失踪后,便拥立上甲微为新一任商族首领。
对于王亥之死,上甲微始终悲愤难平,但因当时商部落实力不足或内部矛盾,未能立即出兵。直到四年后,夏帝泄十六年,为报“杀父辱伯”之仇,上甲微借助河伯部落的军事力量,正式发起复仇战争。
在渡黄河时,有易氏未进行阻截,反而让他们顺利地渡过。这一异常行为可能反映了有易氏对战争准备不足,或是河伯部落在黄河流域的势力影响。
军队渡河之后,有易君绵臣赶紧派遣一位使者,向上甲微解释王亥之死及王恒失踪的细节,试图缓和冲突。然而,上甲微对此半信半疑,但考虑到事情已经木已成舟,加之复仇心切,遂斩杀使者且下令进攻。
双方在易水之侧激战,有易氏被彻底击败,绵臣在混战中被杀,其国土被纳入商部落版图,标志着商部落势力向北方扩张。
进城之后,上甲微开始派人寻找王恒的踪影,结果确定是失踪。这使上甲微失去理智,放纵军队进行屠杀,来发泄心中的愤怒。
上甲微班师回朝之后,河伯对绵臣的被杀非常痛心,暗中把有易族的孑遗集合起来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居住,成立了一个叫摇民国的国家。
此战不仅为商部落赢得资源与领土,更巩固了上甲微的统治地位。上甲微通过复仇战争强化了商族的军事与政治凝聚力,并推动商族从游牧向定居农业转型。据史载,商族自此“兼营农业,定居生活”,经济基础的转变加速了部族崛起。
上甲微继承祖契的事业,振兴商族,死后受到殷人隆重祭祀。上甲微在商朝祭祀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后世商王祭祀先公时均从“上甲”开始,并以天干作为庙号,这一传承始于上甲微。虽说甲骨文中频繁出现“燎于王亥”“禘于王亥”等卜辞,但上甲微的祭祀规格同样极高,反映其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王恒的统治时间极短,他的统治是商族从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转型的关键节点。其继位表面上遵循“兄终弟及”的传统,实则暴露了该制度在权力交接、资源分配和外部应对上的结构性缺陷。
而且,从甲骨文和后世祭祀记载推断,王恒并未被纳入商王正统世系,进一步佐证其统治短暂且缺乏稳定性。王恒继位引发的动荡加速了商族对“兄终弟及”制度的反思,这一案例也映了商朝早期继承制度的内在矛盾。
王亥之子上甲微通过复仇行动积累了政治资本,最终通过武力或政治斗争夺回权力。上甲微时期,开始尝试父死子继,如上甲微死后传位其子报乙,为后续商代中期的“九世之乱”后彻底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埋下伏笔。
另外,上甲微灭有易氏后,商族强化了“天命”观念,将军事胜利与神权结合,开启了商代后期“余一人”王权垄断宗教话语权的先河。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