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作为华夏文明奠基者,商业贸易的鼻祖,王亥的结局却充满了悲剧色彩。
关于王亥的死因,历史上有多个版本。其中,在《山海经》中就记录了这么一件事:王亥曾赶着牛群到了有易氏部落,结果被该部落首领绵臣杀害,牛群也被掠夺。后来,王亥的儿子上甲微联合了河伯到部队,一起去攻打有易氏,杀了绵臣,为父亲报了仇。
事情的经过被记录得如此简单,就如殷人历史上一段惨痛的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然而,在屈原的《天问》中,屈原对此抛出了一连串的质疑来寻求真相,同时还补充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王亥之死,看似是一场意外,实则扑塑迷离,或许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而且与他的弟弟王恒有关。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屈原在《天问》中所提出的质疑来聊一聊王亥的死因。
先商时期,商族的第六代首领冥有两个儿子,长子为亥,次子为恒。两兄弟都颇有才干,在商族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地位。而作为长子的王亥则更为优秀,成就尤为突出,因此深得族人拥护。冥去世后,王亥接替父亲做了商族的第七代首领,其弟王恒则辅佐兄长。
帝泄十二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从商丘出发,载着货物,赶着牛羊,长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试图开展贸易。此次远行是商部落贸易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以物易物”拓展商族的经济影响力。
来到有易部落后,有易氏首领绵臣表面上以礼相待,允许商队进入领地并开展贸易活动,实则是暗中观察商族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牛车“载重量不亚于工业社会的火车”,而牛羊群规模远超普通部落的需求,其战略价值可见一斑。而这样的超实力直接引发了有易氏部落首领绵臣的贪欲。
有易氏觊觎的不仅是牛羊等实物资源,更包括牛车这类先进的运输工具,这直接关系到部落实力的提升。
因为绵臣的贪婪,一场有预谋的刺杀行动便不可避免的悄然而至……
为了麻痹商族首领王亥的警惕性,绵臣采取了多维度示好策略。
绵臣以最高规格接待王亥商队,举办盛大的宴席并安排歌舞表演,使商族在长途跋涉后获得休憩,营造出“宾至如归”的假象。这种款待持续数月,令王亥兄弟逐渐放松戒备。
就这样,王亥及兄弟在水草肥美的有易部落渡过了一段悠哉悠哉的惬意日子。当王亥完全陷入绵臣构建的“安全陷阱”后,刺杀行动也随即展开。
在一次晚宴中,王亥表演了具有仪式性质的盾牌舞,这是当时东夷族群殷人部落最流行的“万舞”,这种表演既彰显武士身份,又暗示商人特质。
然而,正是因为这支“万舞”让王亥招致杀机,在有易之地将他的生命走向了终点。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