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首届仲景杯全球中医牛人大赛-初赛)侯绪肖——中医治疗肠胃病案三则

侯绪肖,女,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199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中医副主任医师,执业中药师

大学期间曾师从李佃贵教授,吴以岭教授,李士懋教授学习。2017年参加华医世界,开启了中医学习的新征程。

临床擅长治疗肠胃病,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妇科常见病,失眠等

病案一:胃病

女患者,16岁,23年曾患胃病,胆汁反流,反复治疗一个月不见好转。10月份找到我看病,身体偏瘦,三次看诊,连续服药24付,后没再复发,并且说去年在感冒多发季,她竟然没有感冒。

今年6月20日又找到我看病。

刻下症:胃胀,口干,纳差,便干,白天胀的厉害,比晚上重,舌尖红,苔薄干,脉弦细。

诊断为:胆热犯胃,脾胃虚弱。

处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小柴胡汤加减

厚朴10g、生姜10g 、清半夏10g、炙甘草10g、党参10g、柴胡15g、黄芩10g、生莱菔子20g、枳壳10g、大黄2g、乌药6g、炒麦芽10g

三付,水煎服日二

药后诸症均减轻,放假回家了。假期在家里又出现不适,服香砂养胃丸,吃了胃里不舒服,后来服用柴胡疏肝丸,有所缓解。

二诊:9月9日自述胃胀,口干,便秘,右下腹痛,舌红大,苔薄,脉弦细。

诊断为:胆胃郁热,腑气不通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桂枝6g、干姜3g、清半夏9g、瓜蒌15g、花粉 15g、牡蛎30g、厚朴15g、枳实10g、炒白术20g、炒白芍20g、山药20g、炙甘草10g、鸡内金10g、生莱菔子30g、焦神曲10g 、炒麦芽10g、大黄2g

三付,水煎服日二,诸症均好转。

三诊:10月24日饮食不注意,又出现胃胀,口干,饥不欲食,便秘2日一次,有粪球便,舌大红燥,苔薄,脉弦,LMP9月10日,月经错后半月没来。

诊断为: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腑气不通

处方:小柴胡汤+瓜蒌牡蛎散+大承气汤+四物汤加减

柴胡20g、黄芩10g、瓜蒌15g、生牡蛎30g、厚朴10g、枳实10g、大黄2g、芒硝5g(单包冲服)、生白术10g、生白芍10g、生地10g、沙参10g、川芎10g、桃仁10g、丹皮10g、鸡内金10g、炙甘草6g、叶菊1g

七付,水煎剂日二

吃三天后,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大便通畅一天一次,改每天只喝一袋,维持治疗。到目前一直不错。停药后,月经就来了。

小结:患者属,肝胆郁热,犯胃滞脾,气机不畅。典型的柴胡体质(体型偏瘦,面色暗黄,时常胃胀,舌苔偏干),所以单用健脾胃药,效果不明显。先去邪热,适合服用柴胡类方取效。

病案二:泄泻

2023年9月9日,赵某某,男,33岁,口干,大便溏稀,日3次,有半年之久,反复发作,舌尖红,苔薄黄腻,脉弦细。

诊断:便溏——胆热脾寒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醋北柴胡15,黄芩片10,桂枝10,干姜6,瓜蒌20,煅牡蛎(先煎)30,麸炒薏苡仁30,黄连片6,葛根30,陈皮10,姜厚朴10,乌药10,浙贝母30,麸炒枳壳10,桔梗6,炙甘草10,甜叶菊1。七剂

一诊后,患者自述药后感觉比较舒服,但大便还是次数多,就以上方加减服用三诊之后,没来复诊,加微信回复,大便复常,已经好了,半年没犯病。

这两个患者,一个是胃胀便秘,一个是便溏,为啥都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取效呢?因为他们都属少阳郁热,第一个是郁热犯脾,脾虚气滞导致便秘,第二个胆热脾寒,导致泄泻。两例病患病机相同,均适合服用柴胡类方取效。

病案三:久泻

2023年11月21日,康某某,男,17岁腹泻三年,日三次,大便不成形,舌淡大,苔薄白,舌下瘀,脉细。

诊断:腹泻

处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七味白术人参苓,藿葛木香炙草群,脾胃虚弱消化差,疲乏纳呆腹泻宁。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2g、葛根10g、藿香10g、木香10g、炙甘草10g 、山药10g、滑石30g、白芍30g、干姜6g、桔梗10g、仙鹤草80g 、甜叶菊1g

七付 水煎服日二

本方用于慢性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小儿疳症,小儿多尿、遗尿,流涎,肾病水肿等属脾胃虚弱者。

鉴于这个患者腹泻时间比较长,用了《小儿药证直诀》里的七味白术散,是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苦竭,烦渴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早期腹泻,时间短可以用七味白术散。

人参(二钱五分) 白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炒) 藿香叶(五钱) 木香(二钱) 甘草(一钱) 葛根(五钱,渴者加至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热甚发渴,去木香。

由于这个患者腹泻久了,久泻必伤及脾胃,所以,又加上《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滋阴清燥汤,滑石一两,甘草三钱,生杭芍四钱,生山药一两。山药滋阴,滑石清热不伤阴, 白芍滋阴利水,炙甘草调理阴阳

二诊:12月5日,大便正常一天一次,成型,患者说已经习惯了,觉得不太可能治好,有史以来从没有服药这么好效果,要求再巩固治疗,原方再开10付。直到今天未见复发。辩对病机,验方对症,效如桴鼓。

总结:临床常见这种患者,大便不成形,一天3、4次,患者吃药不好,如果没有腹痛食欲差等附加症,往往就不看了,会持续好多年。其实久泻会伤及脾气、脾阳、脾阴。早期服用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有效,久泻伤阴,必用滋阴清燥汤。肠胃病患者中药调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分享临床使用过的一剂见效的方子。

第一:辰戌静顺汤——夜间瘙痒

静顺汤是治疗辰戌之岁出现的特定病症、特定方,润肺健脾——肌肤疮痒,苔白。

静顺汤医辰戌年,太阳寒水是司天,

附姜茯膝木瓜草,诃子防风八味全,

随气初终加减服,扶其不胜抑其偏。

今年10月份,一患者出现大腿小腿内侧皮疹,瘙痒,白天痒的不厉害,每天晚上加重,影响休息,当时吃了两天孟鲁斯特纳,不见好转,到25号有加重趋势,给他开了三付辰戌静顺汤,当时听了五运六气治皮炎的课,正好学了这个方,恰好甲辰年此方正当时,病机对,就想试试。结果出奇的好,三付药,喝了两袋就不痒了。

方子如下:

处方:茯苓10、木瓜6、牛膝15、防风10、诃子10、附子6、甘草10、干姜5、乌梅10、白鲜皮10、地肤子10、钩藤15、路路通10 、防己10、黄芪15、白术10

三付日一剂

白鲜皮,地肤子是治疗搔痒的药对

加减:大寒至春分,去附子加枸杞;春分至小满入附子、枸杞;小满至大暑去附子、木瓜、干姜加人参、枸杞、地榆、白芷、生姜3分;大暑至秋分依正方加石榴皮、木瓜;秋分至小雪,正方;小雪至大寒去牛膝加当归、白芍、阿胶3分。

第二:真武汤——治夜间干咳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解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我本人感冒后,出现夜间干咳,吃药不见缓解,刚好学了真武汤,感觉病机相符,阳虚水泛致咳,就开了三付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吃完第一付,晚上咳嗽立止,感叹药对症,中药治病的神奇,后凡见脾肾阳虚,犯肺而咳,久咳者,多次使用此方屡用屡效。

第三:小柴胡汤——定时发热

去年12月份,有一个患者感冒发烧,输液10天,头晕头痛,下午低烧一直不退,依据往来寒热一证用方,开中药三付,以小柴胡汤为主对症加减,

一付烧退,效果斐然。在临床也曾用过小柴胡颗粒,一次3-4袋,持续不间断饮用,治疗反复下午低烧的病例,亦见效,但总感觉不如汤药来的更好。

在临证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柴胡类方,甚至能占到一多半的患者,尤其是与情志,生气相关疾病,如: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都会用到。就如陈腾老师说的,在骨科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四藤一仙汤,能解决一多半的病患。这是我的个人拙见。上述都是我学习后,再用于临床验证,取效的。

在学习中医的历程中,似乎就是这样,学了方子就遇见要用的病患,使用见效,再回顾,再去研究、剖析疾病的本质,真正变成自己的经验,做到心中有数,再总结,加深对经方病机深层次的理解。慢慢积累,便有了见病处方,心里有底,知道方子开出。患者能达到什么成效。出现效果不理想,返回再学习,再探讨,从复杂的病例中辩对病机,这步对了,效果都差不了。

总结:

只要病机对,小验方,效方疗效都出奇的好。再加上专病药对

比如:

久泻、久咳--仙鹤草-桔梗

失眠--元胡-夜交藤,龙骨-牡蛎

咳嗽----桔梗-鱼腥草,紫苑-冬花

苔腻---藿香-木香 佩兰

皮痒----白鲜皮-地肤子

夜间奇痒---一路路通

等等加用就能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