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首届仲景杯全球中医牛人大赛-初赛)聂新瑞——桂枝汤在临床的应用

聂新瑞,男,2011年毕业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治医师中西结合专业。

临床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咳嗽,胃病,肝胆疾病。肾结石。冠心病,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皮肤病,痛经,闭经等。

桂枝是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第一方。主要以治太阳中风证,由于后世历代医家以本方加减治疗的病证很多,使得桂枝汤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它不仅可用以治疗多种外感病,而且可用以治疗内科杂病及妇、儿、外、皮肤、五官等科疾病,只要识证真切,病机相宜,用之无有不效。

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寒,其豚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成得用此发汗,若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征便是,不必悉具,唯以脉弱自汗为主耳,愚常以此方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

通常认为《伤寒论》中言太阳中风证是指其卫强营弱证言桂枝汤,即是指其为太阳中风证特设。

但纵览仲景论太阳中风证及桂枝汤证,发现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太阳中风可以用桂枝汤来治疗,但是,桂枝汤能治疗很多疾病。

太阳中风证是一个具体的病证,是在太阳病表证的基础上突出汗出和脉浮缓。它的病机特点是营弱卫强。典型的太阳中风证的常规治法是发汗解肌,调和营卫。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代表方剂,但不是唯一方剂。

太阳中风证作为一个复杂的病证,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可出现多个不同的阶段性表现,从而形成若干个证,如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这不是一个太阳中风证的一个症状;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喘而汗自出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还有太阳中风兼水停三焦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太阳中风表不解而见里证。

所以,桂枝汤证仅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五苓散证、小柴胡汤证等,因而又可以用五零散、小柴胡汤等方剂加以治疗。

桂枝汤在整个《伤寒论》中,应用极为广泛,其适应证绝非仅限于治疗太阳中风证,如属太阳伤寒证,经过汗下后,表邪不解,或虽经汗解,但又复感风寒病在表者,此时不宜用麻黄汤之发汗峻剂,可用桂枝汤以解表。

此外,多种因脾胃不和或营卫不和的病证,都可用桂枝汤加以治疗,如患者内脏无异常,只是因营卫不和,而不时自汗出,或伴以发热,非太阳中风证,亦可用桂枝汤在发病前服药取汗,使营卫和而愈。

特别是现在常见的小孩腹痛,长期用抗生素引起小儿腹痛,有时候感冒了吃了抗生素好了,过一段间出现腹痛严重了,这个时候用小建中汤。桂枝汤不只是调营卫不和,还调脾胃不和,所以,在临床上常把桂枝汤当成一个调和剂来用,小建中汤在临床上用的也很多的。

另外,桂枝汤的功效,殊非解表一端,又可助阳益阴,在表调和营卫、解肌散邪,在里调理脾胃、温里散邪。因此,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二者不能等同论之。

更年期综合征案例:

更年期综合征,阴虚火旺的一般用当归六黄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但也有一些是营弱卫强的,如下面这个案例:

刘某,女,50岁,2024年3月9日初诊。患者3月以前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多延后。3个月以来患者出现潮热、多汗、并逐渐加重、恶风、情绪易激动、倦怠乏力活动后加重,汗出湿衣,失眠。诊见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体淡苔白脉细弱。中医诊断为汗证。用桂枝汤加减治疗。

桂枝汤调和营卫:桂枝15g,白芍15,生黄芪30,白术15,防风6,浮小麦120g,五味子10,炒枣仁50,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2,一日两次,7付。前后加减一个月,患者病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296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930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388评论 0 2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26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3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