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不加评判的描述事实之后就要去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我们所接触的原生家庭,以及周围环境让我们逐渐去习惯了去压抑我们的感受,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我们的感受到底是什么,而往往通过批评指责自己或他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当孩子会表达爸爸妈妈不爱我的时候,他真正想让家人了解的可能是自己的孤独,无助,失望,害怕,不安全等一系列的感受。
当我们去表达我们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我们真正的感受可能是灰心,焦虑,紧张,沮丧等等等等感受。
只有当我们去真正了解这种背后行为背后的这种感受,我们才可能真正的去发现爱,爱他人,爱自己。
所有的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但我们为了照顾他人,时常掩盖无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很容易变成情绪的奴隶,如果你的爱人指责你不够爱他,那他的感受可能是孤独,而他的需求可能是陪伴,同理,我们偶尔也必须迎接自己的崩溃时刻,你是否思考过崩溃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使用含糊抽象的语言,把自己的愿望暗示给他人,而不说明自己希望对方采取哪些具体的行动,这种表达方式常常会带来更多误解,彼此交流的人必须都有表达的需要和请求的心才能真正的做到,所以提出请求时请说清楚自己要什么,希望对方怎么样,比如:“把你能不能尊重一下我的隐私,换成进我的房间前请先敲门。”
“把我想更好的了解你,换成我们可以每周一起吃一次晚饭吗?”
“我已经快累死了,你看不见吗?”换成“今天我累了,你来做饭可以吗?”这样的请求当然也可以对自己提,甚至应该经常对自己提,尤其当我们自己又开始拖延,又开始挑自己毛病的时候,甚至于我们不敢去表达愤怒或者没有办法去拒绝别人的时候,就要好好的去问问自己。我的焦虑,愤怒和委屈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需求。
人一生当中的大部分时刻都是在跟自己相处,我们也可以应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跟我们自己对话,更多的去了解自己,尊重自己。有句话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