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天津
  • 七言长诗·廿六载溯光行

    屏寒如夜泉浸指,乱瀑翻光逐逝水。尘匣旧绫忽崩裂,孤鸿掠影暗礁止。灼红一点焰心燃,廿六霜华烬欲死。暗绣蔷薇蚀月魄,光阴素缟裂成髓。 灰潮漫漶泛黄渍,惟见榴火燃冰鉴。螓首微昂星眸...

  • 中岁行吟赋

    时维朱明司节,赤帝行权。榴火烧云,蝉声沸天。郊野华实蔽野,田畴黍稷盈阡。万物滋荣至此,而吾独对窗牖,忽觉风萧萧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四十载光阴如漏沙,指间尽逝,唯余霜鬓星星...

  • 铜雀台赋:建安文学的美学镜像与文化基因解码

    建安十七年(212 年)的春日,漳水之滨的邺城笼罩在一层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当曹操率领诸子登临新筑的铜雀台时,这场以“即兴作赋”为名的文人雅集,实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会。十...

  • 褐衣赋

    褐衣赋 “褐衣”者,粗布之服也。昔日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粮食断绝,衣衫褴褛,弟子们愁眉不展,而孔子依然弦歌不绝。这令人遥思其另一箴言:“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在时光的赛道上,做一朵慢慢舒展的云

    晨光初绽,我总爱站在阳台眺望楼下的塑胶跑道。当第一缕阳光爬上跑道旁的梧桐树梢,总有几个身影在那里挥洒汗水,他们是这条赛道上的领跑者,每一步都精准地丈量着与终点的距离。然而,在...

  • 鹧鸪天·小满望陇

    陇亩焦枯麦穗稀,塬头新垄裂如龟。难播玉米墒情薄,忍看青苗叶色疲。云影薄,雨声迟。蓑衣空挂井台西。唯期小满新晴后,一水盈盈润地皮。

  • 小满赋

    序:孟夏既半,薰风初长。麦浪泛金于陇上,蚕丝结茧于桑旁。观夫天时有序,物候循章,乃知小满之得名,不惟穑事,更寓玄黄。今以骈俪之辞,摹此节气之妙,缀文成赋,以咏农桑。 若夫律中...

  • 生命的容器

    雨后庭院,一只蜗牛沿着青砖墙根缓缓爬行。它背负的壳在阳光下流转着珍珠般的光泽,仿佛琥珀包裹着流动的蜜。我忽然想起前日见到的蜗牛空壳,薄脆如蝉翼,在风中飘落时竟发出玉磬般的清响...

  • 在泥土里种月亮

    风掠过荒原时,蒲公英的种子总在幻想远方的星辰大海,却不知唯有扎进脚下的泥土,才能生长出拥抱天空的枝干。梦想从来不是悬在云端的幻影,而是要以双脚为犁,在现实的土壤里深耕细作,方...

  • 时间的针脚

    清晨的露珠沿着麦芒滑落,在泥土里洇出深褐色的圆点。我常在麦田边看见农人俯身查看分蘖的麦苗,他们的脊背弯成与土地对话的弧度。麦穗抽长时,农人的掌心便有了时间的刻度——那些被镰刀...

  • 谷雨椿香

    谷雨的晨雾还未散尽,山脚下的老槐树刚抖落满身露水珠,漫山遍野的香椿树便迫不及待地舒展腰肢,将紫红嫩芽缀满枝头。那嫩芽像是被谁用胭脂细细点染过,红得热烈,紫得深沉,在晨风中轻轻...

  • 桐雨蜕春

    桐雨蜕春 时惟暮春,序属清明。余观细雨织帘,新茶浮雪,忽见檐角悬一素茧,莹若冰髓,遂感四时代序、万物蜕形之理,乃摹子建笔意,作赋以志春蜕之奇。其辞曰: 夫其潜形玄壤,蛰影青冥...

  • 素茧焕彩,逐光而生

    黎明的第一缕曙光,穿过尚未消散的薄雾,宛如一把金色的利刃,划破了夜的静谧。就在这时,我瞥见邻居院墙上,牵牛花藤正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之舞。嫩绿的卷须好似被禁锢许久后终于苏醒...

  • 心若向阳,何惧沧桑

    在历史的长河中徘徊,李渔的身影显得尤为独特。这位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波折。屡试不第的挫败,改朝换代的动荡,让他居无定所,落拓无依。在逃难与谋...

  • “新型啃老”:隐蔽的家庭承重之殇

    在社会快速变迁的浪潮下,“啃老” 这一现象也悄然换上了新的 “外衣”,以更为隐蔽的方式侵蚀着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我们将其称之为 “新型啃老”。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子女赋闲在家、完...

  • 烟火与花香交织的时光

    在城市的脉络里,烟火气是最质朴的底色。那是清晨菜市场里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是傍晚街边小吃摊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是邻里间不经意的一声问候,带着生活最本真的温度,将日子串成一串温...

  • 春分即事

    春分即事 社燕归梁试剪风,桃夭半醒小桥东。 雷惊蛰户三更雨,扶醉衡门看晚虹。

  • 咏橘猫

    茸团橘影卧东墙, 扑蝶衔虫午荫长。 琥珀眸深藏霁月, 不捕仓廪自守香。

  • 星海流光夜未央

    星垂碧海接穹苍, 万古长河逝水茫。 波涌千山生玉露, 风回九陌散天香。 谁人倚栏听寂籁? 此夜观潮问大荒。 欲探太初浑沌迹, 却逢云汉转苍凉。 浮生暂寄蜉蝣梦, 大块终归冥漠...

  • 曹髦血溅洛阳,司马昭平众怒的危机“拼图”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甘沦为傀儡,率领宫中僮仆数百人,欲讨伐司马昭,却不幸遭贾充指使成济弑杀于洛阳街头。此事件在曹魏朝廷引发了轩然大波,司马昭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