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120
    花木春秋27:槐 | 为什么位比三公?

    对槐树有着特殊的感情,见到它就想起家乡保定。保定市栽种最普及的就是槐树,到处可见。有胡同就以它命名,如“四棵槐”。 保定著名土特产“槐茂酱菜”也因槐树得名,起家的店铺“槐茂酱...

  • 120
    岁月划痕25、喜子

    因为不愿被人叫“媳妇迷”,我不再理睬学儿,也就只能跟喜子玩儿了。 因为喜子妈总用轻蔑的眼神看我,像是对我有成见,我找喜子时总有些发怵。后来发现她看别人时也这样,并不是针对我的...

  • 120
    花木春秋26:藤萝与紫藤| 紫瀑的梦幻

    来到保定生活,我最早见识的保定植物是藤萝。 1954年4月,在我大约5岁的时候,父亲把我和母亲接到保定生活。由于父亲还没有租到住房,就暂住到他工作的美利金笔行的张经理家里。 ...

  • 120
    岁月划痕24、学儿

    从美利金笔行张经理家搬出后,没有了和我一起玩的小伙伴。1954年5月我们家搬入相府胡同四号院儿时,整个院子都空着,父亲一去上班,院里就只剩下我和母亲。那时我已5岁,很愿意和小...

  • 120
    花木春秋25:蒺藜 | 不再怨恨你

    饶阳的野草,我还能记起一种,那就是蒺藜。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人们都穿家做的布底鞋,而给三四岁小孩做的鞋底子都很薄,是抵抗不了蒺藜的硬刺的,我也因此被村里路边的蒺藜扎了脚。 姨给...

  • 120
    岁月划痕23、母亲的劳动教育

    到相府胡同生活之后,我就发现我是最爱干活儿的孩子,倒不是我热爱劳动,而是母亲总在支使我,不干不行啊。我要是表现出不愿意干的情绪,母亲会生气地说:“可求着你野勒盖子(额头)晒大...

  • 120
    花木春秋24:地肤 | 能吃的扫帚苗

    回忆母亲在老家做饭,只记起了她凉拌过地肤苗。不过母亲从不叫它的这个学名,也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她说的时候都说“扫帚苗”。 母亲采摘的时间都在春季,摘回来的都是上部的芽叶,吃着很...

  • 120
    岁月划痕22、母亲的“听说”教育

    对于我的调皮捣蛋的原因,母亲可能认为是因为我不听话造成的,如果她让我怎样我就怎样,我肯定能成好孩子。因为她经常对我进行“听说”(饶阳话中“听说”即“听话”)教育。 母亲的“听...

  • @西奥米诺 谢谢鼓励,继续努力!

    花木春秋23:苍耳 | 千万不要当野菜

    大概在我四岁的时候,姨下地回来,攥着拳头神秘说:“给你捉了两只小刺猬!”我知道刺猬是身上长刺的小动物,不可能小得只攥到手里,再说刺猬浑身是刺,攥在手里也扎手哇,就知道姨的手里...

  • 120
    花木春秋23:苍耳 | 千万不要当野菜

    大概在我四岁的时候,姨下地回来,攥着拳头神秘说:“给你捉了两只小刺猬!”我知道刺猬是身上长刺的小动物,不可能小得只攥到手里,再说刺猬浑身是刺,攥在手里也扎手哇,就知道姨的手里...

  • 120
    岁月划痕21、父亲的巴掌教育

    父亲虽然对人和气,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可对我却很严苛,夸奖的时候很少,斥责的时候很多。一急了还会骂“怂(sóng)孩子”。我感觉自己并不懦弱,所以猜想他可能是说我太淘气了。保...

  • 120
    花木春秋22:狗尾草 | 从恩人到坏人

    (简书首发原创) 五岁前我生活在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长满狗尾草。由于没有其它东西可玩,它成了我最喜欢的玩具。记得我常摘一把狗尾草的穗子,让姨给我编小玩物。姨能编小狗、...

  • 120
    岁月划痕20、父亲的素质教育

    1954年4月,我和母亲来到保定,终于和父亲一起生活了。在饶阳老家,我只有在父亲探家时见到他,有种陌生感。生活在一起了,很快就熟悉了。父亲中等个儿,身高大约有一米七二,说话饶...

  • @杨智灯 和农村的亲戚比,确实要得好。农村的亲戚除了粮食吃得比城里新鲜,住房比较宽敞,别的方面都比不了城里。跟城市的比,母亲1958年上班后,也不比别人差了。院里的邻居不少在理发馆上班,挣记件工资,他们收入更好。挣死工资的都差不多。

    岁月划痕19、我家的吃穿

    搬到相府胡同后大约一个月,父亲把母亲和我的户口迁到保定,并和他的户口一起落在了相府胡同四号院。 父亲每天上班,母亲则料理家务,照看我,日子过得很平静。 来保定后的生活水平,与...

  • 120
    花木春秋21:芦苇 | 那永远消逝的大苇荡

    (简书首发原创) 芦苇是饶阳老家常见的植物,村外所有的水坑,都长着芦苇,就是一些没有水的洼地,也有它的身影。只是那时还小,没有靠近过坑洼,对芦苇的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到了保...

  • 120
    岁月划痕19、我家的吃穿

    搬到相府胡同后大约一个月,父亲把母亲和我的户口迁到保定,并和他的户口一起落在了相府胡同四号院。 父亲每天上班,母亲则料理家务,照看我,日子过得很平静。 来保定后的生活水平,与...

  • 120
    花木春秋20:红蓼 | 入画入诗古意浓

    (简书首发原创) 跟着长辈去饶阳老家村外的水坑采摘水烛,会看到一种大叶子的植物,拉帮结伙地在坑边的植物中抢占地盘,每一丛的上面都有无数的小穗子,穗子弯弯像狗尾草,但穗上的小花...

  • 120
    岁月划痕18、城里的手艺人

    与饶阳相比,保定胡同中来的手艺人要多得多,日常用到的东西,不管什么坏了,都有人能修。另外还有提供某些服务的,如剃头。那时,只要东西修修能用,就没人扔。扔了邻居会鄙视,会骂“败...

  • 120
    花木春秋19:水烛 | 遥远记忆中的玩具

    (简书首发原创) 饶阳老家肯定有香蒲属的植物。由于经常发水,村外有不少水坑,水坑中自然少不了它们。至于这种植物的具体品种,没人跟我说过,只告诉过我它们总的名称叫“蒲棒”。 “...

  • 120
    岁月划痕17、城里的小商贩

    来到保定生活之后,发现走街串巷的小商贩特别多,多数是市郊的农民,主要是卖吃的、用的,卖的东西多为自产或自己加工。饶阳老家一般在大集上才有这些东西。算起来,这些小商贩活跃了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