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
一直夸自己。碰不到不好的人不好的想法或者有人骂你,你就想哇宝宝好可爱生气的样子也很可爱(说明对方的行为不构成威胁不能够影响你)。每天记录一百件幸福的小事
哪怕是一个人,就一直想哇我好棒呀我将选择完成什么什么事,效率好高。路边的风景好好。或者哇我可以好好休息,睡觉,或者写一道题。或者可以自己安静会充电,不用去顾及别人,顾及自己,哇好专注这样。
就一直想我好幸福,有的时候就像下课没有人来找你,你一个人在座位上,你感受到别人的欢声笑语,你可以想哇这就是校园的氛围青春的感觉吗,闭眼休息一样当作白噪音。
评论二:
我感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跟随想法,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很多的想法,但不要去回应(尤其是不好的想法),想象你的情绪是一条河流,那些想法就这么随着湍急的水流过去了,你可以看见它、但不要试图伸手进水中去捞起它,就算你好奇去捞起它了,也不要紧张,想象自己把它轻轻放回水里,让它流走就好。如果发现思绪跑得很远了,也不要责备自己,可以用比较轻柔的方式拉回注意力,比如用食指轻敲两下大拇指。我之前也是总胡思乱想还一直被坏想法裹挟,现在经过一些调理好了不少,我觉得还挺有效的。
然后关于你说的外界信息的干扰,我现在做的是晨起和午睡起来不看一切社交软件,至少等你的大脑缓过劲来(比如一小时左右)你再去看,因为大数据会推很多庞杂的信息,对于会影响你的东西防不胜防,所以要想保持一段时间不受干扰,至少等你的大脑恢复到足以处理这些信息的状态再输入。有些很不好的新闻或帖子下的争吵,确认你的想法,坚定你的观点,再告诉自己这是别人的事,调整一下呼吸,实在看不爽就拉黑,再点不感兴趣,然后随便做点什么小事,比如喝水或听首歌
评论三:
我的方法是1.极简:情绪极简、电子信息极简、社交极简。当然你也可以从物质极简开始。我不刷短视频,小红书都是上班摸鱼刷(例如现在)。2.刻意训练:我2年内在嘈杂的地铁里锻炼自己看书。3.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质变。不要认为一两天一两个月就能找回专注力。给自己更多的时间。4.执行力,可以按照最小执行单位来行动(好像也可以说是微习惯,但我没看过那本书),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如今日的专注力训练目标是1分钟,达到了1分钟就算成功啦。1分钟看似太短了,但有了正反馈后,你往往动力up up,实际你可能可以专注n+1个分钟~加油
评论四:
白熊效应,越告诉自己不能想白色的熊就越会想,跑神也是这样,解决的办法就是不跟随。当一个让你跑神的念头出现时,你如果跟着这个想法走,你就成功被带偏,你如果抗拒它,就会因为抗拒这个想法而产生别的想法,最后还是会被带偏,所以重点就是不跟随,不随着它产生想法,也不随着它产生情绪。再具体一些的实操方法就是当你意识到自己跑神时,什么也不用想,自然的把注意力再次放在手上的内容就行了,不用问自己为什么跑神了,也不用逼自己必须专注。时间久了跑神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
评论五:
您好友友,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十几年,事实上能接触到的大部分技巧都停留在术,也就是"方法"层面,如果你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前往"道"的高度来寻找答案。这将会是彻底,根本,永久解决你的问题的办法。首先来分析你的诉求,就是如何沉下心来做你想做的事情,如何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进去。这种境界被称为心流态。在中国古代武侠故事中,有武痴,即痴迷于武学之中不能自拔。其他的也有王羲之吃墨水,牛顿请朋友来家吃饭结果沉迷做实验忘记吃饭等故事。这些故事都隐隐勾勒出一个共性,那就是你必须"痴迷"于一件事之中。那么什么事能让你痴迷,我相信这不是自律能够达到的,你也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这个问题你需要问自己。
问自己的意思是,首先我擅长什么,其次我喜欢什么,最后我真正喜欢什么。这三个问题的顺序有着极大的讲究,首先是你擅长什么而不是喜欢什么,因为你擅长的事情才有可能真正喜欢,进而痴迷。而你真正喜欢的事情才有条件痴迷进去,从而日复一日磨练技能,做到擅长。而所谓的喜欢,往往只是表象,是叶公好龙,认为自己喜欢,实际上并无兴趣。这一点尤其重要,你必须在安静中认真聆听自己内心的呼唤。只有找到你的使命,你的任务,你真正痴迷的事情,你真正擅长的事情,你才能沉迷于此。道德经中有重要论述,"大器免成",也就是你真的是这块料,无需雕琢便可成器,所以,先聆听自己的内心吧,我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