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同事的消息,她通过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通过了高级营养师考试。记得那是两年前9月的某一天,突然听说她辞职了,要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去投靠丈夫。有段时间我有点担心,怕她辞职之后的生活不能如意。如今,我的担心可以放下了,她似乎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做高级营养师。
我佩服辞职她的勇气,更佩服她坚持阅读专业书籍成就自我的毅力。
今天,我也做了一件我自己觉着比较勇敢的事情,和老公一起加入了从墨江到西双版纳的自驾游,有出发的时间,大致的路线,没有具体的返程计划,原则上是边走边看,玩到尽兴就回家。
因为是自驾游,我带了足够多的衣服、零食和日常用品,当然,我还带了四本书,想着它们才是我打发独处时间的好宝贝。同行的家庭,有的是带着孩子,有点带着自己的爱犬,而我,一刻也离不开的书。
安顿好自己,午休时间,我打开一本新书,这本书与我其它的书颇有不同,是我从不看书的老公受我影响自发自愿地花钱买书、看书的第一本,书名叫《与自己和解--做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作者花荣。它讲述的是我们从面目全非到身心开朗的奥秘。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开始,我陪他外出钓鱼,手里握着他买的书。当我们开始看同一本书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将受到同种类型的经由文字带来的滋养。
正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丽在推荐中写到:
“生命,有无限的可能。”
作者花荣在自序中则强调,我们常常如同机器般自动并循环地爆发不良情绪。
事实上,观察的行为会改变观察的对象。看似面目全非的自我实则是我们内在智慧的显现与提示。
书中说:
1.“我”是智慧的存在,“我”的追求不应该局限于房子、车子、票子,更应该是为了平衡、真实、经历、成长等,而这些,有时也需要通过问题与冲突的发生来实现。
2.我们是问题的创作者,也是问题的真正解决者。问题、冲突与障碍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们的错误认知、态度及做法。
3.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在现实中,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如同盲人摸象,我们只了解自己的一部分并将其当作全部。
4.生命是奇迹,生命蕴含着一切,并借助一切展现着自己。生命是什么?生命从哪里来?将去向哪里?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全然的经历及内在的感悟中。
5.真正的“知道”是基于亲身经历才可获得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假如我们只以头脑收集知识而不去体验和经历,那么我们所获取的“知识”就只是一堆概念。更糟糕的是,我们将失去感受、觉知和探索的能力,陷入书本或其他人嘴里的知识里,还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就急于去复制和编辑那些“知识”,而那真实的生活、探索的能力却被我们错过,就如同被我们忽视的生命。
6.生命如涓涓之流,从我们身上流过,看似简单却充满着力量和韵律。它是一种无法用有限的语言来描述或固化的“东西”。
7.生命的发生是恩典,不是自然的获得。实际上,“我们”和“生命”是一体的,当我们不懂得生命时,我们的生命本身就已经是残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