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一百三十四:正用(三)

引用,修辞格之一,又称“引语”“引话”“援”。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引用别人的现成话语或民间熟语。从意义角度的分类:从原典义(即所引用成语、故事的意义)与引用义(即用者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虑到语言的引用来分类,有正用、反用、化用、夸用、借用、别用等。引文的观点、方向与作者所持的观点、方向基本一致。作者既可明引,也可暗引,既可直接用,也可间接引用。所谓“正用”即对原典的语与意并取,引用者所表达的语意与原典的本意是一种相符的关系。

17巴金在谈创作时,曾提到高尔基草原英雄中的“勇士丹柯”,“丹柯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显示了何等的英雄气概!巴金认为,一个作家只有具备了丹柯的勇气,才能达到“写作的最高境界”。《十年一梦》这篇散文,就最为典型地表现了巴金那种丹柯式的勇于袒露灵魂的精神。(《当代散文鉴赏辞典·巴金〈十年一梦〉评析》)【作者借用丹柯的英雄形象和巴金对丹柯的赞美文字,来赞颂巴金的勇于袒露自己灵魂的精神,胜过作者的千言万言,比任何赞颂的语言都来得生动有力。】

18一个人由于精力、时间、环境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想样样学问都精通是办不到的。德国大诗人歌德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同时做两种事业,这是不可能的。”严格地说,从来就没有样样精通的“通才”。所以那些以“通才”自诩的人多半像群众所讽刺的是“样样精通,样样稀松”。(吴思敬《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歌德和罗丹都是世界级的杰出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话是他们智慧的思考和人生经验的总结,因而具有一定的真理的意义。一个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事理述说得具体形象;一个用简洁的话语作判断,将观点表达得果断有力。两段引文既是说明观点的论据,又是论点的强化和重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9)刘豫州不识天,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引用“以卵击石”的经典比喻(典出《荀子·议兵》),通过将刘备(刘豫州)对抗曹操的军事行动比作“卵击石”,以极端的不对称性凸显其必败的结局,强化了薛综对刘备战略的否定态度。“不识天时”暗引《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将曹操的胜利归因于“天命所归”,通过引用儒家经典中的“天时”概念,为投降曹操的立场提供理论依据。】

(20)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他,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该句引用“鸡蛋碰石头”的俗语(典出民间谚语),通过将“小看他”的行为比作“以卵击石”,以极端的不对称性凸显其必然失败的结局,强化了说话者对轻敌行为的批判态度。“鸡蛋碰石头”作为广泛流传的俗语,能快速唤起读者对“力量悬殊”的认知,使批判更具普遍说服力。】

21)你做中堂的是“宰相肚里好撑船”,我生来就是这个脾气不好。(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该句引用民间谚语,以“宰相肚里可行船”的夸张比喻,强调人物胸怀宽广、能容人容事的特质。通过“行舟船”这一具象化表达,将抽象品质转化为视觉化场景,增强说服力。宰相成全小妾奸情,诞生一句俗语流传至今!是哪位宰相呢?】

23)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红楼梦》第八十八回)【俗语“含着骨头露着肉”通过具象化的比喻(“骨头”与“肉”的对比),生动刻画了对方欲言又止、遮遮掩掩的态度,使抽象的行为描述更具画面感。引用俗语暗含对虚伪或含糊其辞的否定,通过民间口语的直白性,直接揭露矛盾本质,增强批判力度。俗语的使用符合日常表达习惯,能快速引发读者共鸣,使论述更接地气。】

24)那夏家本是买卖人家,如今没了钱,那顾什么脸面,儿子头里走,他就跟了个破老婆子出了门。(《红楼梦》第一百零三回)。【“顾什么脸面”是俗语,以反问形式强化对夏家落魄后仍强撑体面的讽刺,暗示其虚伪性。“买卖人家”与“没了钱”形成经济地位的前后对比,突出世态炎凉;“儿子头里走”与“破老婆子”的细节描写,通过人物形象的落差(体面与潦倒)深化悲剧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