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启蒙,父母言传身教,关注于孩子,期盼来年更幸福的梦想,逐一用数计算,累积于成长中,沉淀下来,就是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在做不在说。
一年分阳历和阴历,阳历以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划分的。阴历以月亮和地球的关系划分的,这个历主要与农业的周期总结出来的智慧。万事都有个规律,有规律就有学生学习体验之道。
中国人好以传说说事,原因是说得越远越好,越有名人越好。故此,南有亮也讲故事。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阳历是世界性的,南有亮说阳历多半是迎合一考定乾坤,成答卷的机器考虑的。一年分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共365天,闰年一年比平年多一天,是366天。其分法是除以4有无余数而定,并要行成规律的。不要拿特例说一般。比如问1900年是平闰年?要顺其1896年为闰年,1897平,1898平,1899平,1900闰!2000年是平闰年?要从1996年为闰年,1997平,1998平,1999平,2000闰!这容易钻牛角尖。这里有人就产生了问题:1900年是平年。一般的年份除以4,整除是闰年;整百的年份,如1700,1800,1900则除以400,除尽是闰年,否则不是。公历闰年的精确计算方法:(按一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5.5秒)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而不能被32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3200年不是闰年) 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能整除3200,但同时又能整除172800则又是闰年.(如172800年是闰年,86400年不是闰年)。
总之,365天5小时48分45.5秒要分摊给四年里,400年里,这是规律!你算一算:4x5=20小时,45.5×4=182秒=3分钟,48×4+3=195分钟,60x4=240分钟,240-195=45分,约1小时,综合考虑400年慢一天,故世纪年除以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