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3)|孔子说仁德的人能正确地待人

[原文]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真正知道喜爱什么人,厌恶什么人。”

[解读]

好:这里作动词用,喜爱的意思。

恶:作动词,憎恶、讨厌的意思。

我们要去客观地看人,大家都说他坏,他不见得一点不好;同样,大家都说他好,他也不见得真有那么好。

当我们有了仁心的时候,就能客观地去看人。或者说我们评价他人的时候是否看得全面呢?

当我们自己有了一定的经历就会明白每件事都事出有因,每个人都是环境和经历的沉淀,所以面对一件事,一个人,就不会那么针锋相对,更不会因此恨世嫉俗。修炼仁心就是让自己心平气和,宽以待人。

有仁德修养的人,既能够正确地爱人,也能够正确地厌恶人。一个仁者,懂得换位思考、体谅别人, 可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不随意批评、讨厌他人。言外之意,圣人是要求我们修养仁德,客观正确地对待人,克服一己私见。

在褒贬别人之前,我们应该先做自我反省。只有我们自己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地去评判别人的言行。

[读后启示]

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因为一个内心纯正、具备仁爱之心的人,能够忠于道德原则,努力做到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他会尽力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公益,尊重他人的权益,并且追求共同利益。而不是从个人的喜好去看待事和人。

当今高度发达的网络不仅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还扩大了信息的受众面,评价某人某事似乎变得更加容易。

打开各种app,大家都在用视频的形式表达着各自的喜怒哀乐,刷视频的人也会在自己感知与修养中给出点赞或评说不同观点亦或无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修养,那么这个社会会越变越好。法律只是外在的约束,只有内在的自我约束,才能向我们理想的社会发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