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众弟子中财力最雄厚的要数子贡,周游列国的费用主要是由他赞助的,那他是因何而富的呢?一是靠“投机倒把”,即低买高卖赚取差价,二是靠深耕奢侈品,他从穷国购买廉价的矿石原料,然后加工成名贵的珠宝首饰卖给达官显贵,从而赚得盆满钵满。他虽腰缠万贯,但谨遵师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每笔钱子贡都赚得心安理得,其内儒外商,所以被尊为“儒商”的鼻祖。
子贡除了精于经商之外,还是名纵横捭阖的优秀外交家。一次,齐国要攻打孔子的老家鲁国,圣人便派子贡去游说。子贡先去找齐军统帅田常,陈述厉害关系:鲁国毕竟太小,即使打下来也不会提升你在国内的地位,不如去攻伐地域广大的吴国,即便失败了,齐王也不好责怪你。正当田常犹豫之际,子贡已跑到吴国,鼓动其对齐国用兵,然后他又去了晋国,言说如果吴击败了齐,必然会进攻晋国。结果几个诸侯国互相掐架,打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只有鲁国安然无恙。
子贡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老师赤胆忠心,对孔子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赞其“日月也,无得逾焉。”将孔丘比作太阳和月亮,永远光芒四射,没有人能够逾越。公元前479年孔夫子去世后,众弟子在其墓冢周围每人种下一棵楷树,再守孝三年,然后陆续离开,唯有子贡又追加了三年,且只有他种的树存活了2000多年,直到清光绪年间遭遇雷火才成为枯木,但仍保留至今,成为孔林里的一处网红景点“子贡手植楷”。
孔子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脾气禀赋各异,衣着打扮也是各不相同,其中最特立独行的非子路莫属。他入学时穿着奇装异服,头戴鸡冠帽,身佩猪形饰,俨然一个嬉皮士形象,又酷似个街头小混混。但子路勇武过人,忠心耿耿,所以做了孔子的贴身侍卫兼车夫,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子路负米”。
子路是个孝顺孩子,他家住在深山之中,为了让父母吃上白米饭,其经常要跋涉百里路途去买粮。冬天,子贡顶着寒风冒着大雪下山,手足冻僵了就跺跺脚驱寒,用哈气暖手;夏季,他在炎炎烈日下汗流浃背,遇到雨天便将米藏在怀里以免被淋湿。如此寒来暑往,长年不辍,子路之孝感天动地。
而子路的高光时刻出现在其生命的终点。他后来做了卫国大夫孔悝的管家,在卫国发生争夺王位的暴乱中,子贡为了保护主人挺身而出同叛乱份子打斗在一起,当他的帽子被击落时,子贡放下武器整理帽冠,并郑重其事地说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最终他被残忍地剁为了肉酱,其把儒士之风推向了巅峰,令人扼腕叹息。子路的墓祠就在河南濮阳,我前年还专程去拜望了一番,深为其行长叹不已。
无论是子贡的儒商,还是子路的儒逝,都把儒家思想具象化了,他们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同时师徒间也在双向奔赴,正是靠着子贡、子路这样的忠实粉丝,圣人之言才得以广泛流传,并具有了感人至深的教化功能。孔子的七十二贤犹如条条溪流,集聚成河,奔流到海,汇作浩淼大洋,又恍若座座高山,横亘成脉,连绵为龙,在巍峨壮观和波澜壮阔间,把中华文明挥洒为日烨月辉,光照华夏,闪耀寰宇。
20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