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春风拂过六盘山脉,为宁夏彭阳县的乡村披上了一袭新绿。在这片曾被黄土覆盖的土地上,梯田如诗,杏花似雪,农人的笑靥与山间的生机共同编织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有人说,彭阳的梯田就是大地的年轮与春天的诗行。清晨的薄雾中,青云湾梯田如沉睡的巨龙苏醒,层叠的曲线在朝霞中泛着金辉。无人机视角下的梯田仿佛被岁月镌刻的年轮,又似大地舒展的指纹,云雾在其间流淌,将旱作农业的智慧与自然美学融为一体。沿着77号彩虹路漫步,脚下是五彩斑斓的观景步道,两侧梯田随山势起伏,新翻的泥土与嫩绿的麦苗交织成渐变的色块,宛如画家笔下的印象派作品。山腰间,犁铧划开土地的瞬间,惊起正在地坎草丛里孵化的野山鸡,翅膀掠过梯田,荡开一圈圈春天的涟漪。
有人说,彭阳红梅杏就是雪色花海中的希望图腾。此时,正是红梅杏花盛放的季节。城阳乡的沟壑间,万亩杏林一夜之间被春风点燃,粉白的花瓣如云似雪,将昔日的荒坡装点成“塞上香雪海”。农人穿梭于自家杏园,指尖轻触花蕊检查授粉情况——这些嫁接改良的杏树,每亩收益可达万元,曾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如今靠着“铁饭碗”般的红梅杏产业,在庭院经济中寻得致富密码。孩童们嬉笑着捡拾落英,老妇将杏花装入粗陶罐酿制花酱,连空气都浸润着清甜的芬芳。科技特派员的摩托车轰鸣声由远及近,他们带着防冻药剂和物联网传感器,为这场“花事”增添科技注脚。
事实告诉,彭阳的村庄就是生态涅槃与乡愁新生。走进城阳乡陈沟村,红瓦房民居掩映在松柏林间,屋顶光伏板泛着蓝光,牛棚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哞哞”声,花海中,彭阳的中华蜂与杏花劲舞,林下漫步的朝那鸡吻醒了懵懂的草芽。谁能想到,40年前这里还是“刮风三尺土,雨后一地泥”的荒山?退耕还林的战旗插遍山峁,隔坡反坡水平沟截住雨水,造林人“麻乎乎出门,黑乎乎回家”的坚守,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阳乡杨坪村的电商服务站堆满待发的红梅树苗包裹,抖音直播间里,90后村支书正用方言讲解红梅杏的故事,屏幕那端连着各地的订单。白阳镇玉洼村废弃窑洞改造成的民宿飘出烤全羊的香气,游客在杏花雨中体验农耕,老石磨碾出的荞麦面,盛满了乡愁与现代的交融。
游客感叹,彭阳人故事就是黄土地上的生命礼赞。站在金鸡坪观景台远眺,梯田的曲线与杏花的柔美刚柔相济,恰似彭阳人骨子里的坚韧与智慧。生态移民新村的校舍传来琅琅书声,5G基站与百年古柳并肩而立。暮色中,归家的农人哼着“花儿”小调,歌词里唱着:“黄土峁峁披绿装,红梅杏儿甜心肠”。这片土地的记忆,不再只有“扫毛衣”“铲地皮”的苦涩,更书写着“山绿民富”的时代叙事——每一道田埂都是生态治理的丰碑,每朵杏花都是乡村振兴的请柬。
三月三的彭阳,是自然与人文共舞的舞台。当月光洒向梯田,那些曾被风沙磨砺的皱纹,此刻都化作大地的笑颜。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触摸得到黄土地涅槃重生的温度。
(文︱木易水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