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唯有以信任破桎梏、以平台赋动能、以引导定航标、以关怀筑港湾,使之在科技强国的壮阔征程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燃理想星火,照破征途迷雾。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青年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支持,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组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引导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应加强对青年人才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发展的“接力赛”,青年人才的锐意进取与创新活力,能推动这场竞赛跑出“加速度”。唯有以政治信任为纽带,方能点燃青年人才的报国热忱。要进一步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推动领导干部与青年人才“结对子”“交朋友”,让政策关怀如春风化雨,浸润创新沃土;推动党组织向科研一线延伸,让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交相辉映,使青年人才胸怀“国之大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淬实干锋芒,琢就破壁之刃。“玉经雕琢方成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本领者,非纸上空谈可得,乃千锤百炼而成。新时代的实践熔炉,正为青年人才淬出最锋利的“破壁之刃”。航天发射场的青年工程师,在数万个数据里抠细节,让火箭托着梦想直上九霄,那“毫厘不差”的严谨,是实干磨出的精度;乡村振兴驻村的青年干部,在田间地头记满十几本民情日记,把“政策语言”译成“家常话”,那“脚下沾泥”的执着,是实干炼出的温度。每一次俯身深耕,都是在为本领“淬火”,每一次迎难而上,都是在为能力“开刃”。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人才水土不服、本领恐慌的问题,注重破除担心青年人才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心理,敢于把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放在重大项目、重点任务上去历练。要推动青年人才在基层的火热熔炉里练就一身本领,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干得实。
抒少年意气,绘就山河答卷。“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要在引才、育才、用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青年人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待遇,提供更加立体细致的周到服务,增强青年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用真心和诚心留住来之不易的宝贵人才资源。少年自有少年狂,敢向潮头立脊梁。新时代青年人才的担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闯劲,更是“功成必定有我”的赤诚。面对技术壁垒,他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攻坚者——芯片实验室里昼夜不熄的灯,照亮了从“跟跑”到“领跑”的突围路;面对民生需求,他们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践行者——社区服务站里熬红的眼,串起了从“群众呼声”到“民生实事”的暖心线。这股少年意气,不是鲁莽的冲动,是藏在热血里的责任,是写在行动上的答卷,让青春在山河间留下滚烫的印记。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组织部 柳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