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研读》404:晋纪(一)

     

    《<资治通鉴>研读》

        404:晋纪(一)


司马炎称帝


晋纪一(从265年开始,到272年结束,共计8年时间。)

265年春三月,孙皓派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璆和徐绍、孙彧一起到魏国回复访问。徐绍来到濡须口时,有人说他赞美魏国,孙皓大怒,派人追赶上杀掉徐绍。

夏四月,孙皓改元为甘露元年。

五月,曹奂封司马昭特殊礼仪,进封司马昭的王妃为王后,世子称为太子。癸未日,曹奂宣布大赦天下。

秋七月,孙皓逼迫杀害孙休的皇后,流放孙休的四个儿子到吴郡,不久又杀害其中年长的两人。

八月辛卯日,司马昭去世,他的太子司马炎继位为相国、晋王。

九月乙未日,曹奂宣布大赦天下。戊子日,司马炎封魏国司徒何曾为晋王丞相;癸亥日,封骠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乙亥日,安葬晋文王司马昭于崇阳陵。

冬,吴国西陵督步阐上表请求孙皓迁都到武昌,孙皓听从,派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守卫建业。步阐是步骘的儿子。

十二月壬戌日,魏帝曹奂禅位给司马炎。甲子日,曹奂搬出皇宫住到金墉城。太傅司马孚跪拜告辞,抓着曹奂的手,止不住流泪叹息,然后说道:“臣直到死那天,仍然是真正的大魏之臣。”

丙寅日,司马炎继皇帝位,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泰始元年。丁卯日,司马炎尊奉曹奂为陈留王,宫室安排在邺城,对曹奂的优崇之礼,都仿效魏国当年对待汉献帝的做法。魏氏的各诸侯王都降为候。追尊宣王司马懿为宣皇帝,景王司马师为景皇帝,文王司马昭为文皇帝。尊奉司马昭的王太后为皇太后。封皇叔祖父司马孚为安平王,封叔叔司马干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伷为东莞王、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肜为梁王、司马伦为琅琊王,弟弟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又封司徒司马望等群臣十七人都为王。封石苞为大司马,封郑冲为太傅,封王祥为太保,封何曾为太尉,封贾充为车骑将军,封王沈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增位进爵各有不同。乙亥日,司马炎封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都督中外各路军事。不久,又封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和司徒、义阳王司马望、司空荀顗,共计八公,同时并列设置。司马炎借鉴魏国宗室孤立无援的弊端,所以才大封宗室,授给他们职权,又诏告各诸侯王可以自行选拔任命国中的长吏,只有卫将军、齐王司马攸不敢接受,全部官吏都要请示司马炎后再任命。

司马炎下诏废除对魏国宗室的禁锢,废除各部曲将军和长吏交纳人质的做法。

司马炎承接魏国刻薄寡恩奢侈之后,想要改变为仁爱节俭。太常丞许奇是许允的儿子,司马炎有事要到太庙中祭祀,朝议论因为许奇的父亲被钟会诛杀,不应当再侍奉在皇帝身边左右,请求让许奇出京担任官吏。司马炎追述许允的声望,称赞许奇的才华,提拔他担任祠部郎。有关部门说驾驭牛车的青丝断了,司马炎下诏用青麻代替。

司马炎开设设置谏官,由封散骑常侍傅玄、皇甫陶担任。傅玄是傅干的儿子。傅玄因为魏国末年士人风气颓废,上书说:“臣听说先王治理天下,教化在上面兴盛,公正的议论在下面流行。近来魏武帝喜欢法术,天下人注重刑名,魏文帝仰慕通达,天下人不再守节,随后纲纪松弛,放任虚无的风气蔓延朝廷,于是使天下不再有公正的议论。陛下龙兴受禅,弘扬尧、舜教化,只是还没有举荐清远有礼的大臣,来弘扬风气节操,没有斥退虚伪卑鄙低劣的士人,以惩罚失礼不敬之人,臣因此才敢说出这些话。”

司马炎欣赏采纳其建议,派傅玄草拟诏书以便实行,但不能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

当初,汉朝征西将军司马钧生下豫章太守司马量,司马量生下颍川太守司马俊,司马俊生下京兆尹司马防,司马防生下司马懿。

266年春正月丁亥日,就地利用魏国宗庙祭征西府君司马钧以下直到司马懿共计七个房室。辛丑日,司马炎尊奉司马昭的夫人羊氏为景皇后,居住在弘训宫。丙午日,司马炎册立弘农人杨氏为皇后,杨皇后是魏国中通事郎杨文宗的女儿。

群臣奏报说:“五帝就是天帝,王气时常不同,所以才命名为五帝。从现在起,明堂、南郊应当去掉五帝神位。”

司马炎听从。司马炎是王肃的外孙,所以郊祭的礼仪,有关部门大多听从王肃的建议。

二月,司马炎废除对汉朝宗室的禁锢。三月戊戌日,吴国派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到晋国吊祭。

吴国散骑常侍、庐江人王蕃行事高洁,从不奴颜婢膝,孙皓很不高兴,散骑常侍万彧、中书丞陈声顺从孙皓的意思,进谗言诋毁王蕃。丁忠出使返回,孙皓大会群臣,王蕃大醉倒在地上。孙皓怀疑其中有诈,让王蕃坐车出宫,不久又征召他返回。这时的王蕃容貌端正庄严,举止自若。孙皓大怒,呵斥身边左右在殿下斩杀王蕃。然后出宫登上来山,让身边左右抛掷王蕃的首级,像虎狼那样争抢啃咬,把首级破碎毁坏。

丁忠劝说孙皓:“北方没有守战防备,弋阳可以袭击攻克。”孙皓询问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说:“北方刚刚吞并巴、蜀,派遣使者求和,他们并非是向我们求援,而是想蓄力等待时机。敌方势力正强,我们却想要侥幸求胜,没有看到利处。”

孙皓虽然没有出兵,却马上和晋国断绝联系。陆凯是陆逊的族子。

夏五月壬子日,博陵元公王沈去世。

六月丙午晦日,发生日食。

在为司马昭发丧时,臣民全都遵循临时的规定,三天就除掉丧服。在司马昭安葬后,司马炎也除掉丧服,却仍然戴白冠吃素食,悲哀得像居丧时一样。

秋八月,司马炎要拜谒崇阳陵,群臣奏报说,秋季大暑未过,担心司马炎会身因为悲伤穿丧服伤害身体。司马炎说:“朕能得以继奉瞻仰山陵,身体自然会变好。”又下诏书说:“汉文帝不让天下人尽哀,也是帝王至谦的志向。朕要去拜见山陵,怎么能不穿丧服呢!朕应当穿上衰绖前行,群臣自己可以按照旧制。”

尚书令裴秀奏报报说:“陛下既然除掉丧服,却又要穿上,在大义中没有根据。如果君主穿丧服而臣下不穿丧服,没有臣下敢这样去做。”

司马炎下诏书说:“朕忧虑的是悲哀之情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哪里在于丧服呢!大家的一片殷勤之心,朕不忍心再违背。”于是同意不穿丧服。

中军将军羊祜对傅玄说:“三年的丧期,即使是尊贵的君主也要穿丧服,这是礼仪,但汉文帝废除,毁礼伤义。现在主上至孝,虽然除掉丧服,仍然服丧礼。如果能借此恢复先王之法,不也非常好吗?”

傅玄说:“把穿丧服的时间用日计改成用月计,已经有几百年了,一旦复古,难以实行。”羊祜说:“不能使天下人都遵从礼法,暂且使皇帝再穿孝服,不也好些吗?”傅玄说:“皇帝不除丧服,但天下人除掉丧服,这是只有父子,而没有君臣的行为。”羊祜于是不再提恢复古制的建议。

戊辰日,群臣奏报请求司马炎更换服装,恢复膳食,司马炎说:“每次感念先父英灵,却不能最后穿戴苴绖之礼,感觉极为悲痛,何况去吃精米细粮,穿上锦衣华服呢!这些只能加重朕的悲痛之心,不能得到缓解。朕自幼生长在儒生之家,长期研习礼仪,怎么能一天就改变对生身父亲天生的至孝之情呢!朕已经在很多事情上听从了大家的建议,你们可对照孔子回答宰我的话,不要再众说纷纭了!”司马炎坚持吃素三年。

臣司马光曰: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要服丧三年,这是先王礼经中的规定,百世不能改变。汉文帝按照己意,不守成规改变古制,败坏礼法,断绝父子间的恩情,毁坏君臣间的情义,使后世的帝王不能专注哀悼先人,群臣阿谀献谀,没有人能给予提醒改正。到了司马炎时期,他以自己的天性加以纠正实行,可以称得上不世出的贤明君主。但裴秀、傅玄等大臣见识短浅,因循守旧,拘泥于陈规陋习,未能辅佐司马炎完善这项德政,实在让人感觉可惜!


司马炎大封宗室


黄其军

  作于2025年10月13日(古历乙巳年八月廿二)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403

《<资治通鉴>研读》402

《<资治通鉴>研读》401

《<资治通鉴>研读》400

《<资治通鉴>研读》39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