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了,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了两年学就毕业了,然后暑假就到教育局去等待分配,8月底拿到了工作报到证,去开封县八里湾第二职业高中担任高二年级语文老师。
当时我19岁,所教学生与我年龄相仿,学生乐于跟我交谈。因为刚毕业,很多高中知识还没有忘掉,不仅语文,英语数学也都能够给他们解答。教学感觉到如鱼得水,于是自言自语道“原来我天生是教书的料”。当时学校主要有美术和果林专业,语文也没有联考统考之类的,没有什么压力,也不进行题海战术,只是依照所发的教学参考书把课本讲完就行了。
于是就和学生在一起创建“天马文学社”,组织学生把学校通道旁边黑板报搞起来,顺便也把学校的广播站搞起来,反正有的是激情。至于时间,我在我的寝办合一的那间房子的墙上贴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闲谈不超过五分钟”,我在大学毕业前就报了河南大学自学考试,所以在工作一年半之内还要考试。正因如此,刚工作时,不是学习就是在写作,有时候用蜡纸刻印学生稿件,刻好之后就到学校的教务处用油墨给它印出来。给教务处要蜡纸就给,要粉笔也给,要纸张也给。当时只管去干,结果在打破铁饭碗,年终述职的时候,都被我校的团委书记写到了他的工作成绩中去了,原来这些是团委的工作,怪不得学校支持。
特别感到庆幸的是,学校有一个图书馆,因为没人借书,于是好多书都在灰尘中。如今我的身份成了老师,就与图书管理员成了同事,于是借书就极其方便。往往是自己拿了钥匙去开门找书看,想拿几本就拿几本,想挑什么书就挑什么,当时流行订阅报刊杂志,所以有很多时政书籍的合订本。看了之后,爱国激情荡漾,于是讲课的时候就向学生讲爱国故事,师生都很激动。“为国育才”成了我一生教学的终极目标。
后来我到初中任教了五年,由于乡里要统考,试卷里的阅读往往是课本上的,答案原往往是教参上的,我当时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机关。教学自然不敢信马由缰,逼迫自己把教学变得很机械,机械到每篇课文都要讲各段段意、中心思想、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因为我把握住了内容和方法,乡里统考,我的成绩往往是平均成绩第一,如果按班级算的话,就经常是第一和第二,有时也有可能是第一和第三。由于教学成绩比较突出,还参加了学校和乡里组织的旅游。曾经的沾沾自喜,后来也正因如此经历,深深明白教学改革的用意,肢解教材,僵化机械,不利于人才培养。
2000年来,我调到现在的普通高中任教,一幌都25年了,转眼就该退休了。回想自己的高中教学,慢慢形成了稳定的风格。首先我依据课本让学生回归思考本身,放手学生自习去提问,合作讨论,搞改革搞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虽遭质疑,但终不再像初中那种灌输般教学。其次,我引导学生去背基础知识,并做大量的模拟试题和高考真题,以此快速提升成绩。最后,自己教学也不敢懈怠于日常,深入研究教学,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完成了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研究,高中语文综合性实践的研究,高中语文多文本教学的研究,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并成立了天一文学社,创办了文学校刊。我时常记着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不失其所者久。”我认为工作就是我的“所”,立足工作,我就会越来越能够游刃有余。“游刃有余”的前提就是掌握教学的规律。这些话现在读了觉得很枯燥,似乎很教条,但是想一想,自己35年来就是这样做的,所有的收获也只是这么多,我感觉是滔滔河水中,自己仅仅捕到的一二条小鱼而已。不仅不觉得枯燥,反而品出滋味来!
我时常把自己当做一位老师,刚入职时,觉得自己两年所学的大学知识就如同是大海,而课堂上所讲的仅仅是两瓢水而已。现在让我再谈教学,我感觉到那张试卷简直是大海,而我一生所学知识,如同是两瓢水而已。我之所以有自信把学教好,也仅仅因为我知道大海和两瓢水之间相同的地方,也就是水而已。
具体来讲,试卷所考察的是水的性质,水的功能。小学,初中和高中,所考察的仅仅是水的知识层面不一而已。就好比是小学考万物生长离不开水的道理;初中考水的本质是H20;高中考如何分离出氢离子;大学考如何让氢离子的功能发挥出来,带动科技服务现实。如果比喻不好理解的话,放在语文教学上,我的感觉就是,不同年级段文章有长有短,我们都要努力把握文章的规律。弄清楚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再比如说为了一个中心意思,他是怎么来写?这种写法有什么样的效果?当然了,也可以设浅显的问题,作者写到了哪几件事,写到了哪几种感悟,抒发了什么情感?稍微难一点的,无非就是多几个套路,多几项限制,让学生迷混一阵。
总而言之,我是学校里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包括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疏导,引导学生做人做事,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鼓舞学生开启自己的人生智慧,走自己的个性之路,独立自由的书写人生篇,努力让生命的光辉璀璨。
老老实实的教学,熟悉教材,认真安排课堂环节,努力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并让学生从语文教学中感受到真善美等人性的光辉。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当然了,参加学校的教学比赛,以及教体局组织的教学比武,积极上交论文和课题,又为我积攒了丰富的证件,在30多岁的时候就晋升了副高,以后又被评定为县市省级骨干教师和省名师。当然了,这些称号都不涨工资。正高教师和中原名师,对我来说也是望尘莫及,缺少的是省优质课一等奖,或者是几次讲座。这也不一定是能力问题,主要是没有这些机会。岁月匆匆,对于拥有35年教龄的我来说,干好语文教学工作是我的立身之本,自然也是我的饭碗,往事如烟,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