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第二次共读通讯稿

懂得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共读第二期

读书是一种最美好的感受,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读书是一种人的意识、思维、心智、认知、情感等全部参与的向上活动。阅读也是理想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手段。

10月20日,大柳塔第六小学组织了教师第二次共读,马彩艳副校长主持并组织相关活动。副校长马彩艳说,阅读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走,希望大家怀着空杯心态来阅读学习。作为教育者,又作为孩子们的“大家长”,通过共读,学的是教育方法,学的是沟通方式,学的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进而,让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改变。

共读中,大家一起观看了视频,视频中讲述了爱孩子要懂孩子、爱孩子要接纳孩子、爱孩子要欣赏孩子、爱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爱孩子就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视频中,王金海博士提到,正确地爱孩子,要牢记爱的五种语言:1.肯定的言辞;2.精心的时刻;3.接受礼物;4.服务的行动;5.身体的接触。

视频播放结束之后,老师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收获与学习感悟。

王庆老师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步调,花期不同,结果期也不同。走得慢不要紧,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相信在温暖的充满爱的语言的滋养下,他们终究会抵达属于自己的目的地!记得,我们班几个孩子写字写得很差,每当我看到他们时,我总是耐心地说:“不要害怕写错,你只要动笔写就好了。”慢慢地,我发现这几个孩子的书写越来越好了,写字的自信也建立起来了。

杜利老师说到:

听了王金海老师的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正面管教,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批评他们,不断的给学生负面情绪,而是应该从正面引导。比如可以说,我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你应该怎么做。

        第二点是教师应该拥有共情能力。当学生犯了错误以后,首先,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听他们说,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再决定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他们。

        第三点教师应该具有钝感力,当学生犯了错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让自己缓一缓,先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郭丽蓉老师说到: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确实还没有太多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享,但最近在班级里遇到的几件小事,让我对教育有了一些真切的体会,想在这里和大家简单交流一下。

第一件事,是关于我们班一个女孩。她上课发言时声音总是特别小,也不太敢主动举手。起初我有些困惑,后来和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孩子在家其实挺活泼外向的。这让我意识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她的真实性格。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上鼓励她,哪怕只是小小的进步,也及时给予肯定。让我惊喜的是,仅仅过了一周左右,她就渐渐敢于大声发言了,甚至下课还会主动来找我聊天。班里的同学也注意到了她的变化,有一次还特地表扬她“声音变大了”。这件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信任,真的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建立自信。

另一件事发生在一个课间。我们班一个男孩跑来告诉我,说另一个男生在厕所里玩灯的开关。我当时没有多想,就直接批评了那个被“举报”的孩子。后来经过详细了解才知道,其实是别的班同学关掉了灯,我们班这个孩子只是去把灯重新打开,让厕所恢复照明。意识到自己误会了他之后,我立刻向他道了歉。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作为老师,我们很容易凭着第一反应去处理问题,但每个行为背后可能都有孩子自己的理由。我们应该先倾听、了解,而不是急于批评。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才能真正引导他们。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这些小事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心去陪伴、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孩子。

杨柳老师这样分享到:

        看完这段家庭教育视频,我既作为相差十几岁的姐姐,也作为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心里满是共鸣与反思。其中最触动我的就是“肯定的言辞”,打开了我对“如何真正爱孩子”的新认知。

        肯定的言辞从来不是简单的“你真棒”,而是要“看见”孩子的努力与细节。当弟弟为了解一道数学题熬到深夜,比起笼统的夸赞,一句“你刚才反复画图验证的样子,特别有耐心”,更能让他眼里发光。在班级里,我发现那些成绩中游的孩子,往往因“不够优秀”被忽视,后来我试着在作业本上写下“最近进步真大 ”“最近书写太棒了,要坚持哦”……课堂上,不少孩子的眼神都变得更坚定。真正的鼓励,是把孩子的付出放在放大镜下,让他知道“我做的每一点努力,都被看见了”。

        我也试过用“别人家的孩子”激励他们,直到看到弟弟低头沉默的样子,才明白这种对比像一把钝刀,会慢慢磨掉孩子的自信。原来很多时候,我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却用错了方式。真正的爱不是把孩子护在温室里,也不是用标准去衡量他,而是给他试错的勇气,接纳他的不完美。

        不管是对弟弟,还是对学生,教育的核心从来不是“教孩子怎么做”,而是“陪孩子一起成长”。少一点控制,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我以为”,多一点“他需要”,才能让爱真正走进孩子心里,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力量。

党支部书记在总结中这样说到,作为管理者,我们不仅是要做到爱孩子要懂孩子,也要做到:爱老师也要懂老师。他结合工作中的案例,心中要有将老师放在教育的中央,也要照顾老师的情绪和感受,让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好。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知道,一句鼓舞的话让人充满力量。对待孩子,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我们要学会表达理解、表达情绪、表达信任,去帮助孩子,而不是去发泄情绪、去指责、抱怨、批评孩子。

懂得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需要思想的光芒、需要呼吸自由的空气,闪烁着智慧的光亮,践行在美好的路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