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前,当我敲下给22天后自己的一封信时,内心是疑惑的。
我惧怕发言,思维慢,能跟上大家讨论的话题吗?
我惧怕写文章,能完成任务吗?
经常自我设限,一受挫马上退缩,我能坚持到最后吗?
……
带着疑惑,梳理着心中的渴望:
001提升自信。
002清晰、精准地表达观点。
003扩张认知。
004提高学习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005找到以后的发展方向,掌握一项可以长远发展的技能。
完成情况
001晨读素材感悟、每日一问,按时按量完成,但对内容的质量不满意。
002早读只参加一周。对自己的“言而无信”很不满。
003思维启发时间没有参与话题讨论。
004群活动参与度不高。
005嘉宾分享课没能及时吸收,笔记不够详细,没有做好归纳梳理。
006六本书,只完整看完《书都不会读 你还想成功》。
分析原因
关于写作
一直以来恐惧提笔写文章,每日鲸打卡文章都倍感苦手,写出来的文字生硬偏向说理,论据不充足,缺乏故事展现。主要原因在于:
001把写作看得太神圣,总觉得写东西必须写出让大家认可并且赞赏的文章才能提笔。于是每看到主题素材,我大脑第一反应把主题当神供起来,然后全身神经开始紧张,头脑一片空白,只记得有写作任务,而且必须完成。潜意识只顾担心不能完成写作,而忘记寻找写作素材。
002缺乏素材积累。日常缺乏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即便看到生活中某些现象一时深有感触,也未及时记录;看过的文章、书、段子、新闻等,都是一笔带过,即使当中有共呜,也没有及时梳理与提炼。
003语言组织能力较弱,偏向于口语化。
改正方法:日常多训练语言组织能力以及炼字;做好素材的收集归类;调整写作心态,从训练每日写日记开始。
鲸打卡文章得过1次优秀提名奖,2次分享输出奖。这三次的文章是写身边事、自己事,写起来容易入手。
关于早读
愿景很丰满,行动很骨感。参与活动前没有衡量自己的精力值,盲目报名。什么都想参与,最后什么都没成。
改正方法:在参与任何事情前,先考量这件事是否我必须做的,有什么具体收获,这些收获对我的成长与发展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是否有精力全力参与,要么全力以赴,要么不要参与。
关于思维启发
001思维启发时间我的状态经常是被问题困住,不能跳出问题思考。002发言容易紧张,更怕别人问我为什么。
003即使有想法,写了删、删了写,最后还是没发出去,担心自己的表述有问题,从而蹑手蹑脚,不敢表达。
004或是心中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看到别人把我想的意思表达出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表述”。
005大家思维太快,跟不上节奏,于是索性放弃。
改正方法:不怕表达错,不参与不知道自己哪些不会,也就无从提高;放下心防,大胆表达。这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
认知,是成长的第一步。缺乏认知,将无从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学习需求、发展目标。
关于其他
嘉宾分享课没有及时归纳笔记、社群活动参与不积极、六本书没读完,主要原因在于心中那只拦路虎——写打卡文章,以致没能分散精力参与更多。这显示了我的能力边界,缺乏事情并行的应对能力,对于不擅长的事容易自卑,从而没有信心在其他方面表现。
改正方法:笔记的归纳从微习惯养成,不要存在“等活动结束后再一起整理消化”的想法,避免产生边际效应递减情况。
行动计划
001早睡早起,形成规律,管理好精力。
002培养微习惯,读书、写日记、运动。
003遇事情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解决,勇敢面对。
004与发展相关的且一时读不明白的书反复研读,归纳提炼,书写感悟并形成笔记,再践行,及时复盘。
开始做的事情
001早读1小时。
002开始全面梳理22天学习的内容,分类、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中找出自己擅长的领域加以训练。
003设置自我训练周期,将需要训练的内容项汇总安排,21天养成某个习惯,如训练总结概括能力。
004整理印象笔记,积累素材。
停止做的事情
001抱怨。
002刷剧。
003淘宝。
践行是永远的行动。做,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