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欢的事

       看着看着就哭了。

       都是普通人,都非艺术家。

      都说艺术高雅脱俗,非尔等凡人能追求的了的。

       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艺术而娇生的优越感,有的只是对艺术的喜爱,因艺术而生的自信,以及因为艺术而使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希望。

故事一

        小保安在剧院的一个展厅工作,保卫着责任区的安全及人们的人身安全。这是他份内之事,他还偏偏自己找事---为游人做主题展的讲解。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很认真地从序言开始讲解,还会经常使用一些文绉绉的词汇。他说“我上学不够多,喜欢学语文,特别爱看展览这样东西,还没想好将来能做什么。不过现在就是抓紧时间多看点自己喜欢的就好......”

故事二

        李谦是北京一家杂志的戏剧和艺术栏目记者,由于工作原因,来到大剧院排练厅采访话剧<<推拿>>的导演。她与导演相对而坐,斩钉截铁地说 "我一定会把稿子写好,因为我就是做这个的。"原来,2009年面临毕业的她写了一个剧本,萌生了把这个本子写出来的想法。于是,打印了一厚沓招募海报,招募来了各行各业的二十多个人。大家一起在公园做小品训练,朗读台词,玩的特开心。

       长春很少有戏剧演出,对话剧的概念也很老旧。几次活动后,超过八成的招募者凑了热闹就退出了。她心心念念的话剧又推迟了。这时,她成立了三四剧社,自然而然地成了社长。费用,剧场,等等,都要操心。直到话剧正式开演,状况一直百出。剧场临时有用,他们的话剧又延迟了,为了不让买了他们票的人走错,他们站在剧场外,向买了他们票的人退钱,诚恳地道歉。终于,这场戏上演了。很粗糙的处女秀,把能容纳120人的剧场紧紧挤了180人。人们来观戏,更多地是被这群年轻人的执着打动。

       现在,三四剧社演出了好几场自己的原创作品。有困难,有艰苦,但她却一脸享受,说"有时候,梦想并没有改变生活,梦想已经成了生活。"

       这是这本书的第四个故事,看到这,我眼中噙着的泪缓缓滑过脸颊。想起了自己,想到了父母亲友的期盼,想到了自己的梦想。

      二十几岁,我们正值青春,即使挫折,失败,都无可厚非。因为年轻,不怕失败。因为年轻,不怕吃苦。因为年轻,就该折腾。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困难又怎样!拼搏过,付出过,才不后悔,才算没辜负青春,没辜负自己。而经历过的一切,也将成为最宝贵的财富,丰富我们的学历,增加我们的经验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