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转”为“专”插上翅膀——2025高考上海卷作文试写

一、材料与要求

       有学者用“专”“转”“传”概括当下三类文章:“专”指专业文章;“转”指被转发的通俗文章;“传”指获得广泛传播的佳作,甚至是传世文章。他提出,专业文章可以变成被转发的通俗文章,而面对大量“转”文,读者又不免期待可传世的文章。

       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请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我写的作文

让“转”为“专”插上翅膀

       上网阅读,我们动辄就会遇到这个“转”字。像“转自某某”或“欢迎关注或转发”之类。对于这个转字,我的态度一般不会像对待专家、专业的“专”和万古流传的“传”字那样肃然起敬。然而,直到当下,或者说直到看到作文题,我才意识到,这个“转”也能给“专”插上飞向“传”的翅膀。

        的确,回看我国的历史,孔夫子那些振聋发聩的只言片语,如果没有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转发、再转发,是否会成为儒学经典?陈寿的《三国志》经罗贯中加工后转为《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名字是不是更亮了?放眼全球,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牛顿定律,哪个不是经过转来转去,由专业变通俗之后,才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认可的?所以说,这个“转”字,还真是功不可没。

        那么,我对这个“转”字,为什么会有不敬之感呢?因为它曾让我不胜其烦。忙里偷闲上网看一看,随处可见转转转,然而,所转的东西往往跟“专”不搭嘎,几乎全是俗不可耐的插科打诨之类。那些转得过多,过烂的东西也不一定有什么意义,只要能赚取流量,不管真的假的,香的臭的,都成了转发的热点。垃圾转得越多,臭味越浓。于是有些人像我一样,对“转”逐渐产生了厌恶的情绪,远离了“转”。

        然而,“转”在过去,真的那么吃香吗?我看也未必,不然我们现在读到的何止四大名著,起码也应该有四百四千才对吧?那么为什么大部分被历史的尘埃淹没,而它们却至今仍在熠熠生辉呢?如果我们追溯一下来源就能明白了,《三国演义》有《三国志》为根据;《水浒传》中的人和事取材于宋徽宗时代的农民起义;《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可以说都有“专”的特色。唯独《西游记》写的是天上人间,妖魔鬼怪的故事,好像不够“专”,然而,如果把唐玄宗那个时代与佛教的影响联系起来,谁还会说它不“专”呢?四大名著之所以流芳千古,“专”是先决条件,而“转”也是功不可没的。

       “而面对大量‘转’文,读者又不免期待可传世的文章。”是的,我们真的很期待,但是期待不等于实现,“专”与“传”,两者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利用“转”的工具,多多转发那些美而“专”的好文章,传世佳作会越来越多;如果所转的东西鱼龙混杂,我们就应该提升自己的眼力,分清良莠再转;如果见到的只是夺人眼球而没有“专”的价值的文章,我们就要提高自己的心力,果断地把自己的目光移开。

      由 “专”到“传”不一定非要经过“转”,但如果用“转”给“专”插上翅膀,使他更早地飞到“传”的目标,也是大有可为的。(988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