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片断:
成功学再见-李松蔚
以前每到年底,就有人晒总结,年度计划,给明年立flag。都是成功学留下来的风气。今年很少再看到人搞这些了。可能也没有太多值得盘点的收获,年底就踏踏实实地聚一聚,好好吃一顿。
这样挺好,这才是新年的本来用意。今年肯定也有人过得精彩,可以晒出一大堆荣誉、增长,丰厚的年终奖。恭喜。但还有很多乏善可陈的,失落的人,也可以趁这个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小小庆祝一下。庆祝我们在这一年中获得与失去的。
高速增长的那些年,人们习惯了一年比一年飞得高,高到云端里,收入逐年递增10%,达不到预期我们就复盘,反思,做计划。那几年连自责都是积极的,叫做「我应该更努力」,工资几年不涨了,反思一下是不是不努力了?明年就要更努力一点。失落只是一时失利,努努力就能赶上。
那是被魔鬼许诺的成功。直到有一天我们意识到,人生其实随波浮沉,并不由个体的意志做主。除了直线上升,也可能下降,有弯路,有泥潭,有冷箭,还有「毁灭你与你何干」的无妄之灾。
这丰富了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成功学盛行的时代,一切功劳和损失都扛在自己身上。吾日三省吾身,好好想想自己还有什么没做到?不敢放松,也生怕错过。时代是好时代,但对于那个语境下的个体,未尝不是另一种折磨。什么延迟满足,什么做情绪稳定的大人,什么自律给人自由,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那些励志的话已经变成笑柄。谁说努力就一定成功,收入不高就说明我对自己还不够狠?——这不是在PUA自己?
告别这套叙事框架,虽然不免有些遗憾,但也是一种解脱。这种叙事的本质,是引诱人们采取一种更配合,甚至迎合的姿态,稳定地对自我进行榨取,许诺以丰厚的回报。——也确实兑现过不少,以至于没有人敢不服从。老板或客户提出来不合情理的要求,我们不但全盘接受,还要自我内驱。假如心里有委屈,行动有阻滞,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情绪管理。成功者不容懈怠,失意者更不肯放过自己,永远不敢让自己停下。一到年终就会有一种沮丧,无论收获了多少,总觉得一山更有一山高,「我还不够努力」。哪怕心里也知道这并非事实。
跟成功学说再见吧,这意味着我们不用那么配合了。长远来看是好事,虽然刚开始会有一些惘然,甚至怨恨:「我为什么被这个世界辜负了?我什么都没有做错」。是,你是没有做错,可是换个角度想,所谓辜负是因为我们还在相信那些被许诺的回报。如果那些许诺只是一厢情愿的错觉呢?
还是要回到好消息:不用那么配合了。
对于失意者,今年就是从失落走向自由的第一年。老路走到无处可去,自然会走出新的路。我的公号后台常年是一个树洞,我在那里看到了很多倾诉:离婚的,失业的,项目没做成的,生意关张的……大家都不好过,击碎了多少人的幻想。但我觉得跟过去相比,现在大家也不再指望什么了。多数留言都不是提问,不需要探讨怎么办,知道没办法,也就是说一说。说着说着也就释然了。世界就这德性,能怎么办,跟朋友们一起喝顿大酒吧。
小挫折带来焦虑,大势已去反倒使人洒脱。今年做咨询也有这种感触,很多来访者经历过意外的打击,反而更容易想开了,不再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与大的时代或者形势相比,个体做得多做得少都一样,那就这样吧,何必再跟自己为难。一旦开始卸下这层负担,他们就有更多耐心对待自己,开始花时间看本书或者去外面散个步。下雪天有人临时请假,说难得有这么好的雪,要玩雪。
不安当然还是有,毕竟我们这代人很少有机会这么放过自己。到了无可无不可的时候,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没想好。也不想放浪形骸醉生梦死,嘴上喊着这工作一分钟都做不下去,其实也不会停。裸辞的人躺平了几个月,还是要找工作。只是不会再被世界推着(或者哄着)做了。按自己的步调来,减少一点事前的反复思虑和事后的自我苛责。尽量活得自在一点,自在就是我们的态度。
算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对世界的抵抗。
今年也流行发疯,不想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有个来访者今年学会了跟客户发脾气,并没有特别受不了的事,就是突然想,反正我怎么样你都要我改方案,我又何必让自己那么好脾气呢。
慢慢来吧。从高速飞行的幻觉到脚踏实地的行走,总有一个适应过程。今年只是刚开始。说起来也有点纪念意义,从没感受过这样的新年:疫情那几年不用说,去年底又刚放开,都在被感染或害怕被感染的恐慌中。今年是第一次属于自己的新年了,没有自责没有恐惧,没有任何声音要求你。
如果你还在纠结,不想就此放弃对人生的掌控,就像那些初入江湖的年轻人,还是雄心勃勃地坚持自我追求,希望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份心气也很难得。不妨好好做个计划,看看明年想做些什么,加油一试吧。假如尽了一切努力,结果不如人意,那也不是坏事。要告别成功学的幻想,有时就需要一场尽兴的失败,向自己证明,我已经做完了能做的一切,这时才能释然地把幻想放下。
放下幻想是一种成就,是告别,也是重生。它让我们在未来可以更多地为自己而活,不需要再计较做一件事带来什么回报。只是因为「我」想做,哪怕没有收获好的结果也可以。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有时候我们害怕这种感觉,是因为还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不要怕,做什么都可以。
至少这几天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允许自己舒舒服服地活着,一点劲都不用使,无论做了什么没做到什么,都不在头脑中评判自己。达到不评判也是一种成就。过去一年的经验证明,事情好坏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努力了事情就一定变好,那也就说明,舒服几天也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你只要做自己,好事该发生的时候自然就会发生。
还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年底这几天多肯定一下自己。过去我们很少对自己说「做得好」,只会挑剔做得不够好不够多。现在不妨把过去欠下的一起说了:你做得够好了,不需要再向自己索取更多。这是一次庄重的宣告,要很认真地想一想今年完成的事。如果习惯性地觉得它们一无足取,试着把那些声音赶出你的脑子。你知道——你肯定知道——今年你付出了什么。现在你得到了应有的犒劳:平安度过了一年,跟你爱的人在一起,有时间享受一个假期,有力气期待一个明天。已经很好了。
祝自己新年快乐吧,朋友们。不管世界怎么样,我们保持着自己。这就是今年最大的成功。
前因后果——
前:文中讲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对读者的价值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这篇文章的?
1、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上讲了什么?
这段文章讲述了与主流价值观相左的另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不再执着于努力了就一定要取得那个成功的结果,而且不用成果或者幻想来评价苛责奴役自己,而是以一种放松更弹性的态度来接纳认可努力之后的自己
2、对读者的价值?
面对一个不确定和充满焦虑恐惧的时代背景下,给自己一些安静的时间,大部分人所遵循的使用的尺子所谓的成功真的与自己的内心和谐吗?是否还有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3、作者如何引岀这个问题?
作者以职场人士在年终前后普遍存在的以前总结反省式转为活在当下的转变作为引语
因:产生相关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给出了什么解决方法,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个方法能起作用?有没有提到其有效的背后机理?
1、产生成功幻想的原因:
在高速增长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将努力结果的默认值也设为直线上升,且假设我努力的结果仅仅与自己相关,但其实那些与自己看似不相关的国家外交,经济,科技进步等大环境也是密不可分
只用成功来衡量自己
2、作者给出了什么解决方法?
不再执迷于成功的唯一结果,重新定义成功的定义,允许自己已经努力了没有好结果,认清自己的有限,而且肯定自己努力的过程,与自己和解!
3、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个方法有效?
换个视野和角度看问题,找到可以感恩和看见已经拥有的部分,而非缺乏的部份
后: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你会收获什么?
1、如果这个角度和视野转换了,与自己,与环境,与周边人的关系就更自由了
果: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不做改变,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1、持续的活在对自己不满意,苛责自己,无力,不接纳自己的状态
适用边界——
适:文中提到的工具方法,有没有不同的声音,其他方法?有没有不这么做也成功的实例?
1、有没有不同的声音和方法?
有,比如如果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知道自己被赋予的标签不是世界这把唯一的所谓的标签,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价值
用:要做到这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转换思维方式,不与别人比较,常常有使自己可以安静下来的时间,不受物质所左右,愿意过能上能下的生活,寻找内心的声音,不被世界的标准所裹挟,同时又很真实的努力过!
边:有没有类似的工具和方法?
有,比如古老的信仰智慧视角,创造者看我们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过于我们在这个世界取得了什么成就和丰功伟业
界: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类似的,和文中的工具或方法相比,应用界线在哪里?他们的差别是什么?
两者的立足点不同
两者依靠的力量源头不同
两者的价值观可能不同
#学习力导师践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