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纤雨-八大问分析《成功学再见》

今天用八大问分析一篇文章,是李松蔚老师的《成功学再见》。


一.前:文中讲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对读者的价值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这篇文章的?

1.这篇文章讲述了很多人被成功学“洗脑”,认为很多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最后却发现自己个人的努力在社会大环境面前只是沧海一粟。

2.这篇文章,对于读者的价值在于:

1)可以让人感到放松,原谅自己的失败,安慰没达到成功目标的人;

2)可以让人思考,要成功到底需要哪些因素,不盲目夸大个人的努力作用,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3)可以让人在做一件事情时,更加懂得遵从自己的内心,享受付出的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结果。

3.作者是通过他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引出的:2023年的年底,他很少看到有人复盘2023年,计划2024年了。


二.因:产生相关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给出了什么解决方法,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个方法能起作用?有没有提到其有效的背后机理?

1.产生的相关原因是,大家被“成功学”洗脑了。

2.作者给出的解决办法是

1)按自己的步调来,减少一点事前的反复思虑和事后的自我苛责。

2)原谅自己可以发疯,不想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3)允许自己舒服地活着,不用那么努力。无论目标是否达成,不因此评判自己。

4)多肯定自己。

3.有效的原理是

一旦想开了,不再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卸下这层负担,人们就有更多耐心对待自己。


三.后: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你会收获什么?

我会收获一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淡然心态。


四.果: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不做改变,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可能会让我感到焦虑和压力。


五.适:文中提到的工具方法,有没有不同的声音,其他方法?有没有不这么做也成功的实例?

有啊,可以复盘,却不苛责自己。

就是信奉成功学,也可以获得稳定心态。

多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可以涉足心理学领域,让自己多放松。


六.用:要做到这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需要放下对成功的追逐。


七.边:有没有类似的工具和方法?

写“事实日记”,以客观事实看待自己,而不加以评判。


八.界: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类似的,和文中的工具或方法相比,应用界线在哪里?他们的差别是什么?

事实日记是对事实做记录,从正向的方向去看待。

作者给的意见更像是一种“摆烂”,一种允许自己不成功的态度。

#RIA导师学习力践行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