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只需做对这个动作。

下班回到家,一推门,看见这样一幕,你会怎样?

灶台的左边横七竖八倒着锅瓦瓢盆,酱油瓶子咧着嘴,盐罐子露着肚儿。灶台右边的水池里,绿的菜叶,黄的土豆皮,蓝色塑料袋,粉色抹布……交织在一起好似一个小型集贸市场!再看看柜门,大大咧咧地敞着,面粉袋子,调料袋子悠哉悠哉的在地上歇着……厨房怎一个“惨”字了得。

迎面的是一个数九寒天里,赤膊斗“面粉”的十一、二岁的少年。少年脚边是洒落在地的战败品一﹣一层厚厚的面粉。

此情此景下,各位虎爸虎妈准备如何应战?

是不是特生气?先大骂一顿,责令熊孩子立即停止一切行动,马上洗手,离开战场?熊孩子呢,一脸不甘,又恋恋不舍的嘀嘀咕咕地离开。剩下的战场,只能咱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到头来,自己生气又受累,孩子又觉得委屈。

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先别急着“扼杀”。因为你的“立即住手”会挫伤孩子的责任心。

那该怎么做?很简单,两个字“放手”。你没有听错,就是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干吧!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一定需要自我探索,一定是会走弯路的。我们只有允许孩子尝试,允许他浪费一些时间,允许他做一些“无用”功,他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经验。

我没有阻止儿子,走过去问他这是要做什么好吃的,用不用我帮忙。他说不用帮忙,等着吃饕餮盛宴就好。于是,我就坐在沙发上看着他折腾。

这个过程中,我很担心,怕他用刀切了手,怕他用火烫着自己。一直忍不住提醒这个,提醒那个。许是我说得太多了,儿子终于忍不住,不满地看着我:“哎呀,妈,你能不能少说两句,都影响我干活了!我知道怎么做!”

我想,儿子是对的。

即便我怎样给他指导,迫切地想让他避免出错,但对于没有体验过的人,你想要说服他该做什么或不要做什么是很难的。与其唠叨,不如让他体验一回吧。哪怕是不小心切了手,烫伤了,换回一个经验也是值得的。

于是我安下心来,且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果不其然,儿子这顿饭做得可谓惊心动魄。先是切西红柿的时候手一滑,刀蹭着大拇指走过,留下一道浅浅的小痕迹,幸好没流血;接着炒菜的时候,锅里的水没沥干,热油噼啪四溅,他那光光的肚皮上留下几个小红点……手忙脚乱之中,也做出了一桌美食。

吃饭的时候,儿子兴奋地边吃边给我炫耀自己的这次经历。

“以后再做饭,可不能光着肚皮,这烫一下可得掉层皮。”儿子抚摸着自己肚皮上的红斑说。刚刚我一直催他穿衣服,他却说太热,死活不穿。

“妈,热锅怎么就不溅油了呢?”他问我?

“倒油之前,得用布子把锅里的水先擦干。”听了我的话,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如此,学了一招儿”。之前我可是一直在旁边不停地提醒他,沥水,擦锅,可人家当作耳旁风,根本不听。

“下次再做饭的时候,不能像今天这样没有章程,得想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计划的一步一步来。”儿子看了看不堪入目的厨房,郑重其事地说。

我欣慰的点了点头。这正是我要想的结果。

你看,整件事件中我没有给他任何明确的要求,这些都是他自己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人生本就是一场体验,由无数次小的体验组成。父母的经验是无法直接复制给孩子的,孩子也无法直接在父母的语言中获得体验。我们做父母的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教育技巧,帮孩子用最小的成本去犯错误,在错误中学习,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有机会犯错的孩子才会找到自己的路。

我们学会适当地放手,勇敢地把孩子推出去,给他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只有自己做事情了,他才能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久而久之内化成一种责任感。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越养越省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