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七之什么是问题的再思考

什么是问题?就是主客观之间存在差距,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两种状态之间的障碍,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一个问题包含三个成分:一是现状,即对问题现实状况的描述;二是目标,即改变现状,达成什么样的结果;三是障碍,现状相,预定结果,转化存在的困难。

遇到的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现有的政策,既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就能解决。

二是创造性问题。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需要深入思考,寻找新的手段,在不断的试错中予以解决。

我们经常发问时有两种类型问题:一是封闭性问题,只有唯一的正确的一个标准答案,比如问别人做还是不做,对还是不对,敢还是不敢。

二是开放性问题,回答者,可以充分自由表达观点,没有条条框框约束他的思想。

指出别人的问题存在指责偏差:一是碎片问题,抱着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总是喜欢找些鸡毛蒜皮,细枝末节并不影响大局的问题;二是角度问题,同一类事情,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解读,你认为是对的,而我却认为是错的,这不是事情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观察者视角的差异。三是超纲问题,有的问题彻底解决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作为,如果不考虑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考虑现实状况,便扭住问题不放,上纲上线,这是有悖于辩证法的。

问题是行动与思考的起点,只有发现正确的问题,才能正确的做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