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拜把子

鲁西南地区的人们好武,会拳术、八卦掌、刀枪棍棒的人相对较多,我小时候也曾练过几天大洪拳,当地人比较讲义气、讲信用,嫉恶如仇,打抱不平。在早年间闯关东时期,“拜把子”,也就是结拜成“仁兄弟”的人相对较多。我的爷爷和姥爷都在解放前,闯过关东,都与他人拜过把子,都有过仁兄弟,在他们去世时,曾有仁兄弟前来吊唁、送别。

朱元璋连环画

“拜把子”,有人考证认为,应是“拜八字”的讹音。“拜把子”不是电视剧、电影表演的一同喝碗鸡血酒、磕个头,骂个誓就算是结拜了,而是必须要互换生辰八字,就是“换贴”,我爷爷曾对我说过,恁这个爷爷,我俩是换过贴的仁兄弟。仁兄弟之间互相称呼“仁兄”、“仁弟”的较多,也有直接称呼兄弟、哥的,如“俺仁兄弟来啦,给称上一斤烧牛肉,恁有空,也来俺家一块喝一盅”。

屠夫状元连环画

河南曲剧《屠夫状元》,剧中的屠夫胡山就与忠臣之后党金龙拜了把子,成了仁兄弟。之后,党金龙拜奸臣杨猎为“义父”,结成“干爹、干儿”关系,加官进爵。为了防止杨猎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加害亲母亲,恰好被仁兄弟胡山救下,并拜党金龙的母亲为“义母”,结成“干娘、干儿”关系,党金龙的亲妹妹党凤英就成了胡山的“义妹”。后因义母有宝,胡山将宝献给皇帝有功,封了状元,把变坏的仁兄弟党金龙、坏官杨猎干掉,与“义妹”结为夫妻,共同赡养义母。我认为,这是一出“仁情”胜于“亲情”的戏。这出戏曾拍过电影,在鲁西南地区农村放映过,大家也可以从这出戏中看出苏豫皖鲁交接区“拜把子”风俗,以前是比较流行的。

三国演义剧照

“拜把子”结为仁兄弟,源于三国时代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兄弟的故事。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贯穿着儒家“义”的思想,填充于亲情与友情之间,是一种友情升华为亲情的特殊社会人际关系。如今,我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明社会,人人都互敬互爱,和睦共处,这种“拜把子”将会逐渐淡化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汉语词典》给“洋灰”的解释是“水泥的俗称”。鲁西南农村里至今还有部分老年人称水泥为“洋灰”,年轻人一般都不说“洋...
    一两茶叶阅读 687评论 3 22
  • 如今,农业生产逐步实行了机械操作,赶牲口车的也早不见了,使唤牲口的人越来越少了,使唤牲口的口令可能也快忘记了。本文...
    一两茶叶阅读 1,637评论 1 18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鲁西南农村,收音机里播放的长篇评书《杨家将》是很火的。一次半小时的评书,一般的人们都是放下手...
    一两茶叶阅读 938评论 0 12
  • 早先,山东人闯关东的比较多,据说是清政府自1860年正式对黑龙江实行开禁放垦政策,与此同时,山东省经过长期的人口增...
    一两茶叶阅读 469评论 1 13
  • 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书》。在《新唐书·...
    一两茶叶阅读 990评论 1 20